春节假期结束后,上市公司频频揽获重磅订单。《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数据统计,自2月5日至2月17日记者发稿,已有4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重大项目中标及预中标、签订重大合同、重大合同进展公告,涉及基建工程、新能源、环境治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中标、签订合同公告频出,表明了市场需求的回暖以及企业信心的增强。随着经济的复苏,市场对各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企业为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竞标和合同签订,以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大额订单频现
记者梳理上述公告发现,不同行业领域的上市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前瞻布局,成为重大订单的主要受益者。
2月11日,国晟世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光伏组件设备框架集采包件1(二标段)”项目,中标总价为10.43亿元。
2月8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200万千瓦“阿电入乌”区域互济新能源项目(170万千瓦光伏)、内蒙古能源集团达拉特旗防沙治沙50万千瓦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杭锦旗防沙治沙11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标段三:内蒙古能源集团达拉特旗防沙治沙50万千瓦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50万千瓦),中标产品为BC产品,中标规模为500兆瓦,中标金额为3.71亿元。隆基绿能表示,本次中标项目为国内单体最大的集中式BC项目。该项目将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BC二代技术组件产品,产品最高功率660W,对应转换效率24.43%,同等面积下发电量更高。本次项目中标是公司BC二代技术在荒漠化地区集中式光伏电站市场的重要突破,彰显了BC二代技术在全场景应用的优势。相关项目签约后,其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月6日,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称,下属子公司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两家客户签订合计7.8亿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金额分别为7.14亿元和6603.71万元,产品为超材料航空结构部件。上述合同属于2025年新增的合同,相关产品在2025年底前完成交付。
除了上述公司外,还有多家公司也斩获了大额订单。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披露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近期中标多个重大施工项目,合计中标金额为31.94亿元。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近期参与了成都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投标,并被评选为第一中标候选人。该项目的招标范围为线性蒸镀源,预计中标金额在6亿元至7.5亿元之间,具体金额需根据最终签订的合同确定。宁波喜悦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某新能源公司签订《循环包材租赁合同》,合同总金额约为9171.39万元。
海内外市场“双开花”
除了在国内市场捷报频传,A股上市公司也在海外市场斩获多个订单。例如,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于近日收到招标人亚洲烟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发的中标通知书,确定公司所属联合体为老挝占巴塞省土地整理项目(EPC)总承包的中标人,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5亿元人民币。
南昌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披露公告称,公司近日与乌兹别克斯坦某客户签订产品销售合同,为客户提供设备产品,合同金额为1.49亿元人民币。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近日成功中标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旗下陆上石油公司(ADNOC Onshore)一项价值9.2亿美元的智能油田改造项目。
谈及国内上市公司在海外市场同样收获颇丰的原因,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合作机遇。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迫切,中国企业凭借在技术、成本和经验上的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地需求。此外,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如在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本地化经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特点,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从而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