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矫 月
近期,全国多家景区推出无人机配送餐饮服务,“空中外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除了“空中外卖”,低空经济在其他领域也大有可为。从应急救援、农林作业到低空旅游,低空经济的身影无处不在,其在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低空经济虽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近日在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召开的“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论证会上,众多企业就低空经济发展存在的没有统一标准和接口、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笔者认为,为确保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需要建立健全低空经济标准体系,以使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统一规范的标准是低空经济安全运行的保障。低空飞行涉及飞行器种类繁多,飞行场景复杂,若无统一标准,安全隐患将难以估量。
目前,低空领域在飞行规则、飞行器适航标准、空域划分等方面的标准尚不完善。这限制了低空经济的有序发展。低空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明确低空飞行的准入条件,涵盖飞行器型号审定、飞行员资质认证等,确保飞行活动安全合规;另一方面,需合理划分空域,详细规定不同类型低空飞行的可用空域范围、高度层以及飞行时段等,减少空域冲突,保障空域安全有序运行。只有构建起完备的标准体系,才能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让各类低空经济活动在规范的框架内开展。
其次,统一规范的标准能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协同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链长,涵盖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人员培训等多个领域。统一的标准就像产业协作的“通用语言”,让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衔接。比如,在飞行器制造与零部件生产环节,标准统一有助于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和互换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运营服务领域依据统一标准开展业务,能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再次,统一规范的标准是推动低空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一方面,统一标准可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满足更高标准要求,从而推动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升级;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及时更新标准,将成熟的新技术纳入标准体系,能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技术创新与标准完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低空经济标准体系的制定并非一夕之功,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协同合作,同时也要加强国际标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制定,提升我国低空经济国际竞争力。笔者相信,随着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的建立,低空经济面临的问题将逐一解决。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下,低空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