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1篇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六是融入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广邀文人加工挖掘整理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活动。把人文茶尽快推出去,实现茶业的新跨越!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2篇
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分期开发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水、电、路、热力、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建设周期为3-4年,预计至20xx年建成面积将达平方公里。
一、a区b发展工业基地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地选址a区b镇西北方向,位于长沙市北郊,湘江长沙市区段下游东岸,饮用水源保护区下游。地形以小丘陵地为主,农田约占20%,适合发展工业。
2、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路均有延伸至此,形成比较庞大便利的交通网,在交通运输上形成相互补充。
3、资源丰富。依托华电长沙电厂提供电力资源、星常天然气长输管道提供燃料资源、湘江水滨拥有大量水力资源和郊区周边人力资源丰富。除此之外基地的丘陵地形由于可耕农田较少,土地资源也相当丰富。
4、规划布局合理。工业基地按“一厂、两片、四带、四路、五区”的空间结构规划。
5、产业定位准确。基地以化工产业区、电力配套与新型建材产业区、综合产业区、仓储物流为主导产业,建成以产业集聚、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为特征的工业经济循环体系,实现区域资源、能源的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信息的共享,使之成为现代循环经济工业基地。
(二)企业优势
1、公司实力强劲。a经济开发区b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管委会下设a经济开发区b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公司是a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经a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注册资金3000万元。
2、财务状况明朗。开发公司20xx年度报表经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总资产83717万元,各项负债4995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依据企业20xx年度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以及企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通过湖南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定系统测算,公司信用等级属A级信用企业。
3、组织机构简练,职工队伍综合素质较强。开发公司实行市场运作,负责规定范围内的开发、建设、融资等工作。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威信,班子团结协调,是一支有知识、懂管理、晓经营、富有朝气的管理队伍。
(三)政策优势
工业基地于20xx年6月经市政府批复同意更名,同年7月经市发改委(长发改〔20xx〕3号文件)批准立项,并于同年12月列入长沙市规划建设的三大产业基地之一、长沙市2009年“两帮两促”百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能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二、工业基地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投资需求缺口大,难以适应快速发展要求。在长沙市的企业中,普遍反映融资困难的问题,技改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如洛轴准高速铁路客车轴承项目,是为适应我国铁路运输不断提速的需要,并为打开国际铁路轴承市场而立项的,确应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各种技术改造,但因资金缺口较大而进展缓慢,但目前公司资金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它的`收入来源比较狭窄,资金的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和税收返还。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3篇
(一)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较快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全市苗木花卉面积20万亩,年产值近30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10万人。全市形成了益长线、益沅线、益桃线三个苗木花卉产业带,带动了各区县(市)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特色苗木花卉基地35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有15个,3000—5000亩的有5个,5000亩以上的有2个。迎风桥镇319国道两旁有近10公里长的香樟产业带,聚集香樟大树资源近20亿元,成为全国闻名的香樟大树主产区,销售旺季最高峰一天出售香樟大树上1000万元。
2、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针对国内苗木花卉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状况,益阳市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统筹资源、增强势力、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争取最大经济效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建立了利益共享联结机制,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良性互动、共进双赢。目前,全市有苗木花卉产业合作社161个,入社农户近1万户,有苗木花卉家庭农场105个。湖南绿苑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下设赫山区绿苑花卉苗木合作社,联营农户2800多户,与国内大型上市房地产企业及省内外苗木花卉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完善的供销体系,从2010年以来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3、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培育了以绿苑园林、绿海园林、西施科技、嵘华园林、迎田园林、银丰园林、益阳花木城等一批苗木花卉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有经济势力较大,带动功能较强的龙头企业43家,总资产2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15000多户。湖南绿苑园林有限公司总资产有2亿多元,基地拓展到广东和长沙,总面积5000多亩,带动农户近3000户,今年产值有3亿多元。
4、打造了一批市场品牌
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已逐步显现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呈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以香樟大树、丹桂、香泡、榉树、朴树、红叶石楠、大叶女贞等为主打的特色产业集群,产品畅销广东、上海等14个省市。益阳是全国最大的香樟苗木生产销售集散地,素有香樟王国之称,闻名全国。西施科技、绿苑园林、绿海园林、嵘华园林、银丰园林是走俏全国大部分市场的知名品牌。
(二)有利条件
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益阳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苗木花卉生长繁育。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2%,是耕地面积的2。7倍。丘陵山区面积广大,中部丘陵岗地的土壤多属板页岩风化而成,含养分较高,西部中低山地适宜多种林木生产,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益阳市紧靠省会长沙,交通运输便捷。中心城区距省会长沙市55公里,形成了水、陆、空兼备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益阳到黄花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3条铁路穿境而过,在建高速公路多条,水路经洞庭湖通江达海,有百万吨以上的港口3个。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使益阳与省会长沙、与省内其他市州、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距离更近了,为苗木花卉外销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3、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城市绿化步伐加快,市场需求继续扩大。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园林建设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城镇化步伐加快、荒滩沙漠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加大,人民群众消费观念不断改变,在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益阳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以香樟、桂花、红叶石楠、拟单性木兰等珍贵品种为主打,形成了在全国小有名气的既具特色又品种丰富的苗木花卉产销集散地,市场前景看好。
(三)不利因素
1、结构调整滞后
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是以农民自发形式,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的,缺乏总体规划和引导。在品种结构上,没有形成多元化系列产品,苗木类主要以大香樟树占主导地位;在产品档次上,常规绿化苗木等初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而名、优、特、新等附加值较高的品种较少,高档的观赏苗木花卉和高档盆景所占的比例很小,本土特色产品香樟等缺乏市场话语权。
2、生产技术落后
栽培设施和技术水平仍然较为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原始,经营水平较低。全市多数苗木花卉种植户规模较小,而且大多较为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苗木花卉科研水平滞后,存在着投入不足、重复现象严重、科研效率低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推广手段落后等问题。苗木花卉科研起步晚、基础薄,加之国家对传统种植业比较重视,因此苗木花卉项目相对不容易申请到重大科研课题,在农业科研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这些现象与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亟待科技突破的现状不相适应。技术创新能力不高,苗木花卉育种基础尤其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3、流通体系不全、产品市场萎缩
目前苗木花卉的流通速度明显加快,而益阳现有苗木花卉生产企业还是依靠经验和原有销售网络进行产品销售,特别是花卉交易基本上是零售,批量交易较少;“互联网+”应用极少,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营销手段、营销平台和营销网络缺乏,市场信息传递缓慢。加上浙江、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吉林、河南、安徽等地近几年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力度较大,基地面积每年递增20%以上,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滞销,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4、要素瓶颈突出、产业效益滑坡
劳动力短缺现象显现,花卉生产的季节性较强,高峰时期需要大量劳力,而平时需要人工不多,因此起苗高峰时期常常出现劳力短缺现象。存在土地要素制约,一方面,地租价格居高不下且上涨较快;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困难,由于对农业用地“非农化”、“非粮化”和苗木花卉栽种破坏耕作层的担心,一些地方对连片流转土地从事苗木花卉产业感到不踏实,不敢放开手脚。融资渠道窄,苗木花卉产业的投入机制主要依靠生产者的自我积累来获取资金扩大再生产,发展速度较慢。特别是用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政策已被金融部门废止,银行强制收贷,导致部分苗木花卉企业资金短缺,运转困难,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经济效益下降,甚至有的知名企业也已破产。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4篇
为了解掌握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近期,市委办组织文秘人员赴农委蔬菜办及大村、长虹、赛力等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并组织部分蔬菜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有效缓解我市蔬菜供应不足现状,切实解决群众“买菜贵”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蔬菜配套专项奖扶资金从XX年的5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0万元,并计划三年新增各类保障性蔬菜基地3000亩,其中今年新增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200亩。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推进速度较快。全年1200亩任务已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新建基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明确了投资主体,部分基地建设已完成大半。二是建设标准较高。全市1200亩基地,设施蔬菜基地占一半,其中复式二代棚占比达10%以上,河沥、西津、竹峰部分基地建设了现代化智能育种、育秧大棚。三是推进合力较强。初步形成了由市“菜篮子”办牵头,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投资主体,相关乡镇街道和村积极配合的推进合力。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蔬菜基地发展在生产、流通、保障等环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入大。以设施大棚为例,新建1亩标准化普通钢架跨度棚(含农膜)需要万元,复式二代棚需要4万元,而建设拥有自动化喷淋、温控及物联网监控系统的现代化智能蔬菜大棚则需要几十万元。一个基地以100亩的规模来计算,就需一次性投资几百万元。加上农用物资化肥、农膜、农药逐年涨价,若再购买机械,兴建水利、道路、冷库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更大的.投入,对于一般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来说难以承受。
二是用工难。蔬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和精耕细作型产业,用工是关键。目前我市农村多为年老体弱者留守,青壮年基本在外务工,可用劳动力较少。留守劳动力工资虽较低但因文化层次不高,技术难掌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一般青壮劳力工资高达80—100元每天,遇农忙时节价格更高,甚至出现无人可请的局面。同时,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技人员严重匮乏,导致在品种布局、茬口安排、育苗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都存在问题。
三是用地难。蔬菜规模化种植用地难,一方面,我市属典型山区县市,田地面积较少,适宜蔬菜生产的连片土地更少,且蔬菜种植最怕水患,而我市连片耕地基本都在沿河地带;另一方面,由于蔬菜种植投入较大,回报需时长,龙头企业和大户希望土地流转时间长,但部分农民惜地思想较重,不愿长时间流转。此外,各蔬菜基地建设中,除种植区外,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需建设用地指标难获取情况普遍存在,亟待解决。
四是销售难。我市蔬菜市场建设滞后,无一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区大华、中心市场、河沥桥东、桥西农贸市场摊位资源紧张,费用较高,且均未设立保障性蔬菜基地直供摊位。目前蔬菜基地蔬菜销售主要有两种:一是菜贩子上门收购,二是大华市场外夜市批发(必须于每日6:30前撤出,否则只有贱卖)。据了解,我市蔬菜基地蔬菜流通环节大体为:菜农——批发商——二次批发商——菜贩(零售商)等三到四个环节,销售难不仅挫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也推高了市场蔬菜价格。
五是风险大。蔬菜种植受季节、天气影响较大,抗灾能力弱,尤其是大风、大雪、冰雹等恶劣天气和水患影响更大,露地蔬菜更甚,而与之对应的,农业保险对蔬菜种植目前仍然缺位,菜农收益难以保障。与此同时,各基地由于缺乏有效对接和统筹安排,蔬菜种植的品种、时间茬口往往重合,蔬菜生产经常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导致“菜贱伤农”。
三、对策建议
“菜篮子”工程事关民生,群众关注,鉴于我市基地面积缺口较大、建设任务较重、时间周期较长,建议市委、市政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和乡镇街道参加的领导组,统筹抓好 “篮菜子”规划布局、协调推进、项目整合等;二是制定“菜篮子”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菜篮子”基地建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科技服务、政策保险等各个环节的奖补政策,引导“菜篮子”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具体建议如下:
1、关于基地建设奖补。目前,我市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露地蔬菜,奖励500元(民生400元+产业化100元),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含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3000-4000元。露地蔬菜和普通钢架大棚奖励标准较周边不低,但考虑我市耕地现状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建议不提奖励标准,适当降低门槛,集中连片100亩降为50亩,对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标准适当提高到5000元和10000元,并设单户上限封顶。
2、关于资金扶持。①加强项目整合,将连片蔬菜基地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涉农尤其是小流域治理、高标准农田治理等项目资金,加强对连片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②加大融资支持,建立蔬菜基地建设贷款担保和贴息机制,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蔬菜基地建设。
3、关于用地支持。①借鉴铜陵做法,按每亩给予乡(镇、街道)村500元工作经费,调动乡村积极性,促进土地有序流转。②积极探索蔬菜基地建设与农村土地复垦耕作层复耕项目相结合,实现复耕土地高效利用、蔬菜连片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多赢。③调剂解决蔬菜基地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4、关于用工问题。①加强宣传、引导、培训,鼓励农民就近转移为农业产业工人。②借鉴我市企业用工相关扶持政策,在外来“务农工”子女入学、户口、住房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对外引进农业产业工人。
5、关于生产指导。①编制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实现错位发展。②由“菜篮子”办牵头成立蔬菜产业行业协会,统筹协调指导全市蔬菜生产,加强产销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适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科学引导生产经营活动。③加强蔬菜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市、乡和基地村三级蔬菜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生产技术人员与基地的对接帮扶制度,提高蔬菜服务能力及指导到位率。
6、关于销售流通。①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尽快规划建设一座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造步伐,在农贸市场设置基地直销区域、直销摊位。②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在城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社区直销店,对在城区建店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或房租补贴。③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面向宁国城区市场,借鉴和县做法,对年销售市区生鲜蔬菜达一定规模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7、关于蔬菜保险。建议将蔬菜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大范畴统筹考虑,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与相关保险公司协调开展蔬菜生产农业保险试点,降低蔬菜生产风险。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苗木花卉主产区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把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城乡环境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作好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对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带动花农致富成效显著的企业,每年进行表彰和奖励。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及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为企业和花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二)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推动合力
积极争取财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生产和研发苗木花卉技术、搭建苗木花卉信息网络平台、引进新的有特色的苗木花卉品种等,整合林业、扶贫、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创新等项目资金,向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倾斜。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贷款,实施减免苗木花卉流通税费的优惠政策。简化苗木花卉办证放行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林业、工商、税务、进出口检疫、外运一条龙服务。努力减轻企业、苗农花农负担,我市一车苗木花卉检疫费要收大几百元,而外地只收几元,应大幅度降低。外地对苗木花卉产业扶持力度很大。如一个企业投资30亿元在武汉办苗木花卉产业,当地政府配套3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5年之内不收任何税费。合肥企业建1亩苗莆,由政府补贴每年500元土地租金和全部大棚建设费,其优惠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三)健全投资体系,壮大发展势力
苗木花卉产业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在设施设备、品种引进、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一般的企业或农户无法承受如此庞大的基础支出,从近几年的投入情况来看,政府扶持仍显不足。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更多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花卉业;另一方面在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好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困难。同时加强财政和信贷支持力度,在专项资金、农发资金、贴息贷款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尤其对信誉好、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效益好的重点企业和项目要优先提供信贷补贴。银信部门要一如既往支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继续投资龙头企业,帮助做大做强,才能双赢,否则会一损俱损。要继续实行林权证抵押政策,回收贷款应考虑企业的实际困难,不可竭泽而渔。
(四)夯实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对规模种植区和产业基地的基础建设,对于建设温室大棚、智能温室、遮荫棚等基础设施应给予适当补贴,为打造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集群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对省、市龙头企业及苗木花卉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大户,要优先帮助企业配套和完善苗木花卉种植区、产业基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在钢架大棚、喷滴灌、机械化生产操作中的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问题。
(五)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土地流转,探索和加强土地流转机制建设,通过土地承包、租赁、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形式,推进苗木花卉产业规模经营、连片发展。科学规划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加强苗木花卉产业土地保障,确保和稳定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用地,保障土地有效使用。强化信息服务,创新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预警机制,广泛收集信息资料,及时分析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化办学、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织开展苗木花卉种植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6篇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7篇
苗木花卉产业是一项高效产业,朝阳产业,她在我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过林果、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和稳定后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近几年来我区农业最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苗木花卉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各大苗木基地争相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百舸争流。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一、苗木花卉发展机遇与我区生产现状
(一)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适逢其时
1、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全球苗木花卉布局正在进行大的调整,将出现产销两旺的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苗木生产成本高的事实已不可逆转,发展速度减慢,花木业的发展空间日渐狭小,世界花卉生产中心必然向花木的主要生产地转移,我国花木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最近农业部又将园艺业列为六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第三位。
2、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花木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对苗木花卉的需求量很大,据,西部几省仅退耕还林工程,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
3、全国城市与小城镇建设掀起了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曾经奢侈的奇花异木,飞入寻常百姓家,城市街头绿地、节日摆花、庭院道路绿化需要大量的花卉苗木。
(二)我区苗木花卉发展的现状
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苗木花卉发展总体速度较快,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不仅加速基地的形成,同时也带动农民对这一行产业的广泛参与。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增长。由于花木产业劳动强度不大,劳动密集性强,更适合农村劳动力从事此行业,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9000多农民参与了这一行业。同时,花木业又具有其他种植业不同的特点,它有极高的保鲜和运输要求,花木业的发展,现将带动保鲜加工、产业包装、贮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姹紫嫣红的苗木花卉又将成为一个全新旅游景观,从而催生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上,花木产业的兴起,消灭了大量的撂荒土地,连片荒坡也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2、基础设施建设档次逐渐提高,花木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在我区目前已成为各业主投资的热点,规模在200亩以上的业主就达30多家。
二、苗木花卉基地的规划与布局
五大功能区,即樟木特色苗木生产区40000亩,群体品种苗生产区32400亩;钵花盆景区20__亩;种苗繁殖区5000亩;市场服务区300亩。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1、生产相对落后。较历史悠久的老产区而言,我区乃至我省苗木花卉生产起步较晚,技术和生产条件落后,多数花木产品还没有与市场实现良好的对接,高品质产品不多,精品少,特别是还未形成较高科技含量的品牌,花木产业效益还很低。
2、信息滞后。由于起步晚,我区苗木花卉生产者缺乏信息来源和市场的预见能力,生产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农民,大部分是跟着感觉走。
3、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区花木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花木生产规模还很小,比较分散,大规模的真正的产业化生产还未形成,竞争力不强,一旦遇到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波动,便有可能失去立足之地。
四、加快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作为苗木花卉生产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立足我区苗木花卉总体规划,正确引导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避免盲目性。区委、区政府要制定配套措施,完善苗木花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有关花木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农村特产税和经营所得税,并在小额贷款,及其它资金安排上给予多种扶持。
2、坚持樟木特色不动摇。目前全国发展樟树的基地很少,最大的樟木基地江苏吴江市也只不过有万亩,这就为我区发展樟科树种(包括杜英、野英桂、檫木等)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我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发展樟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区的樟树苗不仅可以销位南方,部分耐寒小品种还可向北方的一些地区销售,这是南方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我在河南考察时发现,郑州市街头的樟树在零下8—10℃能够安全越冬,而且北方地区阔叶常绿绿化苗木很少,并且樟科苗木,就农业而言,收入较高,年亩平在20__元以上,但在花木产区而言,其他花木的收入就高得多,因此,樟科树种不是他们生产的重点,更不可能行成特色,因此,我们采用“以弱取胜”战略,在一定时期专攻樟科树种,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所以抓住机遇,我区的樟树苗将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份市场的最大赢家。因此,要坚持樟树特色不动摇,尽快在全国叫响“樟木谷州”的品牌,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生产基地。
3、培植花木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功能,带动农民参与。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既要有一家一户的经营,更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组织,扶持培植一批花木龙头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促进产业化发展,既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又对全区农民的参与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由于农民知识结构低,资金少,规模小,对市场的预见性差,只有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转变观念,边学技术、边积累资金、边扩大投资,滚动式发展,逐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两个积累,从而真正达到致富于民的目的。
4、加强市场建设,完善销售体系。一是要建立苗木花卉交易市场,搞好流通,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交易秩序,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消耗,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二是建立网上销售市场,加强信息联网,促进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区委、区政府上网工程这一大好机会,建立苗木花卉网站,及时掌握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与价格预测,密切关注花木市场动态,做好自身定位。三是尽快引导培训4000—5000人的农民营销队伍。
5、保持健康高速度发展。全国的苗木发展态势迅猛,要做大做强成为独树一帜的真正产业,我区要与市场赛跑,走在前列,永保不败,在赛跑中打败对手“吃掉”周边,这样才能实现其目标。因此,谷州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发展的高速度,决不能贻误战机!争取在3—5年期间达到规划中的的要求,同时带动农民开发2万亩,真正把我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8篇
**县**村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县**镇**村,该项目毗邻**公路。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地点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适宜花卉苗木生产。发展苗木花卉生产转移有效改变农业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主要以租地形式流转土地。租金每亩每年200元—500元 ,共租地900多亩。栽植景观树300亩、花卉300亩、苗圃基地200亩,其它树木100亩。基地打大口井一处,小井三处,新修堰塘二处。修建沙石路15公里,管道30余处,投资3000万元。其中自筹200万元,银行贷款800万元,引进资金20xx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种植大量树木、花卉、盆景等,项目年产值达2800万元、利税600万元。附带第三产业的发展,转变农民发展观念,改变农民种植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今年上半年农民在基地种树、锄草、浇水等作业中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有十几户,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启发,有的农户计划筹建自己的苗圃。
该基地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承包土地难。农民把自己的.土地看的非常重,不情愿流转土地,或者租金要的高,承租者无法接受。二是资金需求量大,融资困难,贷款难;三是缺乏林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建议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这种经营类型的要出台一系列扶持的政策,形成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示范点、亮点,通过宣传带动建成一大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在新时期农村经营发展中,必将引领主流,为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9篇
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结合部内调研工作部署,我们第四调研组利用一周的时间,通过座谈、书面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现状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个,其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分别是松原市档案馆、扶余市大金得胜陀颂碑、扶余市烈士陵园、前郭县博物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个,分别是宁江区烈士陵园、前郭县图书馆、前郭县烈士陵园、长岭县烈士陵园、扶余市大獾子洞惨案遗址、扶余市高家粉房惨案遗址、乾安县烈士陵园、乾安县九连遗址。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推动全市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有基本的维护管理,日常运转比较正常。
这些基地大部分以民政、文化、档案部门管理为主,有基本的维护人员和维护费用。如松原市档案馆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档案馆的建设标准,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扶余市专门成立了大金得胜陀颂碑管理委员会,划定了保护区;前郭县博物馆每年能得到国家拨付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日常维护和支出;宁江区烈士陵园、前郭县烈士陵园、扶余市烈士陵园、长岭县烈士陵园、乾安县烈士陵园均由当地民政部门管理,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更新与维护。
(二)有基本的陈列与展览,教育内容相对完整。
大部分基地都能按照自身的特色和历史内容,把握好展出重点,充实完善陈列物品。如扶余市大金得胜陀颂碑管委会先后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修建了大金展览馆、阿骨打铜像等景点设施。前郭县博物馆在不断丰富民族民俗文物的同时,大力开展辽金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目前馆藏文物已达5000多件。扶余市烈士陵园、宁江区烈士陵园和长岭县烈士陵园均有单独展馆,展馆的实物、图片、影音资料也在日趋完善。
(三)有正常的社会活动,教育功能较好发挥。
每年清明节、“八一”建军节、重阳节期间,每个烈士陵园及纪念遗址都会有大批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前来开展祭扫活动,人数平均在万人左右。平时,在市区内的各个陵园都会有部分群众和青少年自发开展凭吊先烈、观瞻遗像遗物等活动。特别是前郭县博物馆,每年利用“五一”黄金周、“世界博物馆日”和寒暑假期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可爱的郭尔罗斯——走进博物馆”、“我爱家乡——郭尔罗斯”小讲解员活动,让青少年在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爱国之志和爱家乡之情。
二、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与目前城市的发展水平、形势发展要求和广大群众期盼相比,明显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教育功能呈现相对弱化的趋势,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全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
我市自20xx年组织评选第一批1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因为多方面原因,到目前评选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各县(市、区)也基本没有独立开展各自的评选活动。同时,12个教育基地分布在全市四县一区,有些遗址类基地甚至分散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市区内的教育基地普遍占地面积较小,市区外的教育基地普遍交通不够便利,已经无法满足大型团体祭扫活动和群众随时祭拜的现实需求。
(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队伍建设滞后。
现在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文广新局管理。
二是民政部门管理。
三是所在乡镇政府管理。
各单位在管理制度建设上也良莠不齐,只有少部分基地有相对完善的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同时,基地管理队伍中既有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也有临时聘任人员,部分遗址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而且这些管理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几乎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目前,只有宁江区、扶余市、长岭县的烈士陵园有固定的讲解员,缺少专门的培训,服务水平相对不高。
(三)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展示手段陈旧落后。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目前全市基地的整体现状,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除图书馆、档案馆外,所有陵园类纪念设施都是自筹建设资金,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的维护和建设,导致部分纪念设施损毁严重,展出物品不够全面。如前郭县博物馆虽然有维护费用,但由于馆舍面积小,近千件文物无法展出;前郭县烈士陵园无维护经费来源,管理上相对滞后,致使园区墓碑破裂、墓区积水严重,场地面积无法满足大型团体的祭拜需求。特别是各个散落乡镇的遗址类纪念设施,基本没有日常维护费用,损毁特别严重。而且有场馆的纪念设施也因资金问题无法配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地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活动开展不平衡,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在这些基地中,除博物馆、图书馆经常自主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外,其他基地平时主动开展活动的很少,陵园和遗址类基地每年只有清明、六一等特定节日才有团体和群众来开展活动,个人自发参观的相对很少,部分陵园平时连门都不开,特别是“红色旅游”目前在我市还是一块空白。同时,各基地普遍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宣传方式简单,宣传手段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市民对这些基地的内容特色、活动开展情况知之甚少,基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意见和建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德润松原”建设必不可少的途径和平台,必须从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等多方面进行长远规划。
一是突出建设重点,坚持推陈出新。
梁士英烈士是全国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建议以扶余市陵园为重点,将扶余市烈士陵园和宁江区烈士陵园内的梁士英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整合,增加必要投入,扩大园区规模,合力将其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针对市本级没有烈士陵园的现状,建议将宁江区烈士陵园划归市民政部门管理,成为市属烈士陵园,进行必要的改建和扩建,以满足市区内群团祭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研究制定《松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选办法》,对那些教育辐射面小、无人管理的遗址类教育基地进行合并、转迁或者淘汰,将市图书馆等一些已经具备教育功能的`场所增选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效满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求。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民政、文化、财政、国土等部门成立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项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指导、规划、协调我市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形成联合指导、统一考核、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要健全完善各类教育基地管理办法,配齐配全专职管理人员,开展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外出学习参观活动,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确保我市基地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教育效果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是明确投入标准,广泛募集资金。
在主动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切实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要以项目投入为手段,以激发活力为目标,将这些教育基地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管理,制定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扶持办法,根据不同的基地建设水平,每年市县乡三级财政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配套扶持。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向基地进行募捐,尝试和探索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共同打破制约基地发展建设的瓶颈。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要在松原宣传网、文化网等网络宣传阵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页,大力提倡开展网上纪念先烈活动。要鼓励各类基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制作折页、光盘等特色鲜明的宣传品向社会推介。要协调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把宣传介绍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及时报道基地开展活动的情况和效果,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市委宣传部要谋划制作《松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等宣传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群众和域外游客进行宣传和展示。要组织撰写和拍摄关于梁士英烈士的书籍和影片,深入细致地展示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教育效果。
湖南最大的5个苗木基地 第10篇
__市位于__北麓,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__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0-185天,年均积温℃。全市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0万亩,已耕地总面积108万亩。多年来,__市始终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精神,并结合__市“四区一线”发展战略,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为基本原则,认真做好棉花产业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要继续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力度,促进__市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我市棉花种植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棉花种植加工生产情况
1、棉花种植情况。“九五”期间,全市年均棉花种植面积万亩,年均总产量万吨,平均单产公斤。“十五” 期间,年均种植面积万亩,年均总产量万吨,平均单产公斤。“十一五”前三年,年均总种植面积万亩,年均总产量万吨,平均单产公斤。“九五” 期间,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50%左右,到“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60%以上,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棉花。
2、棉花收购加工情况。__市现有棉花收购企业38家,加工企业36家,设计加工能力约55万吨,年实际加工量20万吨左右,棉花加工能力潜力很大。“九五” 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万吨,“十五” 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万吨,“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加工皮棉量万吨。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情况
1、落实完成投资情况。“九五”以来,__市共落实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国债)29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亿元。目前已实施22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实际完成投资亿元,使用国家补助资金亿元。
“九五”以来,__市利用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国债),建成棉花种子加工厂一家(年加工能力5000吨),引水干渠公里,排渠157公里,砂石干路公里,防护林1850亩,打井490眼,购置农机具490台(套)和仪器设备191台(件),平整土地万亩,高薪节水面积万亩,新增灌溉面积近15万亩和高压节水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9万亩。项目区通过多年来的建设,我市棉花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品质产量、人员素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由于项目区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使棉花产量逐年增加,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劳动力。为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持。
(三)棉花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九五”到“十一五”,棉花种植面积和年总产量增加了,但单产和品质提高不明显、增效不高,距单产130-150公斤,还用一定差距。二是棉花品种使用还比较杂乱,尚没有几个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代替。三是盐碱化、砂石化耕地比例不低,需要土地整理和改良。耕地中土包、埂子多,难以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四是灌溉方式上多数还采用大水漫灌传统方式,既浪费水资源,又延长了灌溉周期,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五是农家肥使用量微乎其微,化费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不到30%,棉花后期旺长或脱肥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六是耕整地上多数还使用小型机械,耕地、平整、播种质量还不高。七是由于土地、肥料、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机具耕作质量低,增加了投入和劳力投入。八是虽然优质棉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建设面太小,建设种类需要增多,土地、水利基础设施等需要完善。
二、充分认识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对促进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1、经济效益显著。通过“优质棉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缓解了我市水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其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水显著,如棉花全生育期滴水7次,每次亩滴水量40m3,每亩滴灌定额280m3,常规灌溉定额为550m3,节水近50%;二是苗齐苗壮,宜干播湿出,可以人为控制出苗时间,有利于出全苗、保全苗,出苗率可达98%,为棉花丰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改良土壤,滴灌时在45cm半径内形成一个低盐区,为棉花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小环境,遏制土壤发生盐碱化;四是生育期提前,滴灌时能人为适量控制滴水,提高地温,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经测量,棉花生育期可提前5天以上;五是提高棉花品质,滴灌时能适量给棉花滴水施肥,有利于棉花健康生长,缩短生育期,提高棉花成熟度,改善棉花品质;六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滴灌不需要修渠埂,可种至地头地边,使有效种植面积提高5%以上;七是增产效果显著,中低产田增产50-70公斤左右;八是肥料使用率高,由于滴灌施用的是可溶性滴灌肥,随水施放,集中分布在植物根系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吸收利用,肥力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约肥料30%以上;九是降低成本,可节省人力、药费和机力费用,每亩可节资100元以上。十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规模化经营,便于了统一耕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管、统一施肥、统一灌溉。
2、示范带动作用大,社会效益明显。通过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棉花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植棉效益,节省了人力,为非农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多种途径经济收入,整体推进了棉花生产和相关产业发展。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也愿意用高一点价格收购优质棉基地生产的棉花。通过优质棉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积极性高涨,仅20__年,农民自筹资金建成高薪节水滴灌面积就达万亩,多数农民接受了此项技术。同时全面实施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走优质高效的模式,加大农业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步伐,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率,增加了农民纯收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促进棉花产业整体发展,形成品牌效益。实施高新节水后,可以充分发挥良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缩短生育期,提高棉花成熟度,确保棉花早熟、优质、高产和可纺性。区域性原种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明显提升了我市种子基础设备档次,为加工高质量种子提供硬件保障。通过优良的棉花品质在市场中创建__的.优质棉品牌。品牌一旦形成,将会提高我市棉花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显现价格优势,推动全市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
4、有效改善项目区气候,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节水保水措施,有效地涵养了水分,防止了水土流失,调节了农区小气候;通过良种繁育,有效提高了产量、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项目的实施,减少了棉田用药量,维护了生态平衡,减少了农药对农田的污染;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了主体功能区作用,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通过增施农家肥、压种绿肥等生态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培肥了地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力度
一是积极稳妥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奠定基础。
二是大力争取国家对优质棉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种子工程、农业服务体系及滴灌系统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增加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平整、盐碱地改良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和滴灌相关原理知识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优质棉基地建设科技含量高,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相应的软件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随着滴灌面积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户必须掌握滴灌技术,使先进技术得到高效利用,发挥最大作用。
四是积极扩大对项目区林、路、渠、排资金投入,变树状灌溉网为网状灌溉网,建立健全农田、渠系建筑物和排水系统配套建设工作,为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创造条件。
五是继续加强对优质棉商品基地建设和加工转化,加快对现有棉花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培养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棉花基地科技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及市场体系等建设和管理水平。
六是进一步完善优质棉基地的优质品质化、无公害植保、水肥高效利用工程,充分利用“十五、十一五”期间棉花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成果,通过引进与自育结合,重大病虫害监测和棉花危险性病虫害检疫检验结合,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相结合,棉花重点攻关科技成果与日协基金资助工程相结合,建立棉花良种开发创新体系,提高棉花重大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能力。建立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体系。为棉花高产、优质、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在现有技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建设、技术设备更新配套,推广和人员培训。同时,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建设设施完善、体系健全的优质棉标准与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具有一定层次和运作水平的网络站,以市场情报为中心,各乡镇科技信息站为纽带的科技信息体系,为壮大棉花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及各类市场信息、技术信息。
八是建立优质棉植保全过程机械化工程。从优质棉生产全过程入手,以保证农业技术措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实施为宗旨,以实施机采棉技术为手段,以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为重点,以棉花机械化常规技术和现代棉花加工新技术为支撑,重点建设机采棉技术示范基地。
四、推进优质棉基地建设的相关建议
1、建议自治区、地区进一步加大对__市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力度,为__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建议自治区把优质基地建设项目中标准规范过滤器采购纳入地方国家农机价格补贴目录、建议自治区把优质基地建设项目中电力线路和变压器配置纳入国家农村电网建设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群众投资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的积极性。
3、建议自治区把标准杂交棉良种纳入国家棉花良种的政策性补贴目录,这样有利于提高群众购买棉花优质良种的的积极性。
4、建议健全棉花产业协会、棉农合作组织网络,发挥其规范行业行为、协调三者利益、维护棉农权益、纾解企业困难、为基层多办实事好事的作用,保障棉花生产安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