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忧郁20题 第1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但是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有研究者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为较差和很差的占,亟需重视和提高。
实际上,传统的聚焦问题的筛查只能筛查出15%到20%的存在明显心理病理症状的学生。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通常也只针对这一小部分人群。对于心理不健康学生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对于最多数的心理健康人群,虽然全国高校从2012级新生开始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个学校也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讲座和一些团辅活动,但这些课程和活动往往以理论介绍为主,只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二、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评估和筛查
心理健康分类研究表明,许多没有表现出心理疾病临床症状的大学生同时却显示出主观幸福感的明显缺乏。重要的是,这些主观幸福感的缺乏,却和学业或在校表现的严重受损存在显著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承认,心理健康不仅是疾病或紊乱的减轻和消除,还需要有积极指标的出现,如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积极情感、投入以及意义。幸福不是一种附带现象,而是一个原因,幸福不仅仅是一种好的感觉,许多研究都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甚至,主观幸福感能有效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16~18 岁时乐观水平高的个体要比他们的兄弟姐妹们在29 岁时挣钱更多、社会表现更好。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时考虑心理疾病指标和主观幸福感指标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出勤率的长期发展或下降的预测。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该模型把人群的心理状况分为四类,完全心理健康指的是有高幸福指数和低心理症状的人群,这类人群不仅心理健康而且有着旺盛的心理能量,社会功能良好。心理疾病不仅具有高心理症状表现,而且主观幸福感指数很低。这两类代表了以往研究中关注的两个类型。但是,双因素模型还筛选出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两类人群,一类称为有症状但满意组,他们在高心理症状的同时又有高的主观幸福感。另一类被称之为脆弱人群,他们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心理病理症状,不能被确诊为任何一类心理问题,但他们的幸福指数也很低。
将大学生分成四种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这四组人群在学习成绩、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纵向研究也证实了四组人群在一年随访研究中,学业成就、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方面的显著差异。
三、积极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研究
和综合心理病理指标与主观幸福感指标的心理健康定义相对应,心理干预过程也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缺陷本身,还需要对爱、成长、幸福的关注,后者即为积极心理干预,是对传统干预方式的有益补充。Sin & Lyubomirsky 认为,积极心理干预是一种旨在通过培养积极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来提高幸福和减轻压抑症状的治疗方式或有计划的活动。与传统心理干预技术的问题视角不同,积极心理干预采用优势视角,提升主观幸福感,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最常用的积极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三件好事日记享受巅峰积极时刻;确认天赋和个性优势并寻找新的机会运用这些优势;有规律冥想练习和表达感恩。Sin 和Lyubomirsky 对积极心理学干预进行了元分析发现,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干预提升了自我报告主观幸福感,并同时降低了抑郁症状。
三件好事日记是一个比较常用且方便易行的干预方法。研究表明,回忆并写下一天里发生的美好事情,同时花一点时间考虑好事发生的原因,可以增加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同时降低抑郁症状。该干预方法可以启动我们的意识去发现更多积极的情境,时间一长,我们就可以习得对积极经验的自动捕捉,继续练习,就可以将这种觉察能力内化,从而提升我们对生活美好方面的觉察和享受。
优势与美德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也是积极心理干预的核心内容。Spaventa-Vancil 和Conoley 采用嵌入式教学,即在常规课程中教孩子技能,对4 个学龄前儿童(4~7 岁)家庭进行主要照顾者-儿童的嵌入式干预用来增加毅力和仁慈两个美德。教主要照顾者捕捉儿童的美德表现,用强化的方式描述行为,把观察到的行为标签为美德。结果表明,家庭简易的照顾者干预有效增加儿童的积极行为以及美德,增加了适应性临床分数,并减少了儿童的消极行为。由老师制定的为期6 周的包括基于个性优势练习的作息时刻表的干预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18 名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但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自我评价上没有改变。
感恩拜访包括给过去对你特别友好的但你从来没有真正感谢过的一个人写感谢信,并把信投递给他。Seligman 等报告这个练习在随后的1 和3 周增加了幸福感,降低了抑郁(但这个效应在随访的3个月没有得到维持)。Lyubomirsky 等报告了随访6个月还有更大的幸福,而且投入干预的努力数量和幸福水平呈正相关。甚至有文化差异性研究表明,东方文化下的被试更能从感恩干预中获益。
不同积极心理干预使被试的获益机制不同,因此有研究者提出综合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法。Suldo 等对55 名中学生进行为期10 周的干预,干预内容涵盖了积极心理学幸福模型的各个方面,包括感恩、个性优势的新方式使用,以及乐观和希望。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整体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并且在随后的6个月里这种效果得以维持,但情绪和心理病理学方面的变化和对照组没有差异。Rashid和Anjum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提升积极情绪、个性优势和生活意义来对抗抑郁症状,8 周干预之后,干预组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明显提高,并且老师报告的每周行为量表也得到了提升。但抑郁和整体生活满意度没有组间差异。Shapira & Mongrain 运用自我怜悯和乐观联系干预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干预。相比控制组,参与者的幸福感持续提升且焦虑症状减轻。
四、积极心理干预的展望
综上所述,基于双因素模型下的积极心理干预在西方文化下的疗效研究基本得出有效的研究结论。但双因素模型在国内的研究还较少,尤其在中国大学生中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心理干预在中国文化下的干预效果研究,以及进一步对不同积极心理干预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效果比较研究,都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工作。
心理测试忧郁20题 第2篇
姓名:xxxx
性别:xxxx
年龄:xxxx
婚姻状况:xxxx
评估目的:xxxx
报告分析:xxxx
一、应试态度
来访者回答测验题目时是没有顾虑的,自信而独立,自我同一性明确,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和弱点,总体来看,来访者诚实坦率,有希望表达自己的情感、期待他人关注的倾向。
二、人格分析
㈠心理健康水平
总体印象:来访者心理状态正常
①来访者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和现实性正常,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及外界的关系; ②来访者无抑郁及相关症状;
③来访者目前可见轻度焦虑,可能伴有睡眠及消化系统问题; ㈡社会适应水平
①来访者性格倾向外向,爱社交,愿意表现和交流,友善。同时由于来访者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被他人认为是老练的、现实的,人际关系中矛盾较少,但人际关系相对肤浅、不成熟(能与年龄因素有关);
②在人际交往中,来访者对他人言行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他人反应敏感,做决定时倾向于拿不定主意,易受他人影响;
③没有明显的非社会化行为,能够很好地遵守社会制度和法律;但来访者有对抗权威的倾向,接受新观念时灵活不刻板;
④来访者对团体有责任感、可靠,能够执行自己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⑤来访者不能有效地处理生活境遇中的应激事件以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常感到不知所措,会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紧张、精神不集中等情绪问题和睡眠、消化系统等躯体问题,同时抗挫折能力较弱;
⑥来访者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躯体的不适和疾病,但对躯体症状的原因缺乏认识,心理上显得不成熟、孩子气,自我中心、自恋倾向,希望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求得到他人的情感及关注、并以间接方式获取他人注意;
⑦来访者具备传统公认男性社会角色的特征,强调力量和体能,好实践,但同时可能固执、冲动、兴趣不广泛,缺乏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报告分析:
可以看出来访者的知觉推理指数与言语理解指数在他的整体水平上相对较强,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相对整体较弱,应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方面加强练习。
一、总智商(FSIQ)=104
二、一般能力指数(GAI)=106 。
三、认知效率指数(CPI)=102 。
四、言语理解指数(VCI)=105
五、知觉推理指数(PRI)=106
六、工作记忆指数(WMI)=102
七、加工速度指数(PSI)=102
职业建议
个体选择职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体来看,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性格、能力、兴趣和心态;客观因素则主要是指目标职业的前景、目前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情况。本职业建议主要从主观因素的角度出发,结合来访者人格维度测验报告及智力维度测验的结果,对来访者的职业规划给出如下建议: 推荐一 推荐二 推荐三 目前暂不推荐
心理测试忧郁20题 第3篇
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6.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7.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8.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9.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10.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11.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12.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13.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14.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5.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心理测试忧郁20题 第4篇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心理测试忧郁20题 第5篇
类型A:环境变化造成的原因
你没有自卑感,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发展,你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并且很自信。你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充满信心,并且为之骄傲,极少有自卑感。如果你抱有自卑感,也是环境变化的缘故,譬如当你进入有许多优秀学生的班级或有许多明星人物的场合,等等。
类型B:理想过高造成的原因
你有过分追求、理想太大的缺点。你不满足于现状,想出人头地,导致你去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可以说,你过于与周围的人计较长短胜负,过于追求虚荣,反倒陷入自卑感中不能自拔。
类型C:过早断定造成的原因
你在做事前就过早断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自认为不如别人,主要是你不了解其他人的真实状况,不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弄清楚后你就会恍然大悟:“怎么,竟是这样的呀!”随后就坦然自若。你的自卑感主要是由于你的无知导致的,自认为不行就心灰意冷。
类型D:性格懦弱造成的原因
经常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待事物,这与你的自卑感有关。缺点在于你对自身的才能和外貌缺乏自信,只是看到事情不利的一面,做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懦弱的性格是你产生自卑感的原因。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工作、学习,懦弱都会让你苦不堪言。
现在,你只有对症下药,克服自己的自卑感才能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心理测试忧郁20题 第6篇
两年前,朋友君是一个恃才傲物、飞扬跋扈、人缘极差的女孩。那时,她整天埋怨上司怎样的不重用她,同事又怎样的不理解她。可是两年后,君身居高职,处事大方,待人平和,成了大家的偶像。问她两年内的改变何以如此之大,她说这一切都是从一道心理测试题开始的。
那道心理测试题是这样的: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A:白色
B:最喜欢什么花?
C:百合
最崇拜谁?
A:自己
B: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C:王八蛋,滚吧
她一边看一边写答案,然后看测试结果,很有趣,她捧腹大笑,紧接着几乎冒冷汗。测试结果说,你将在某些方面会遇到挫折,因为把你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就是:你穿着白色的婚纱(衣服),拿着一束百合,向你自己求婚(和),你对自己说:王八蛋,滚吧!
那一刻她猛然警醒,如果有一天你连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那么又怎么去要求别人?!
世事皆同,种什么树结什么果,怎样去对待,就会有怎样的收获。所谓“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大约如此吧。
心理测试忧郁20题 第7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1、保持乐观的情绪
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不断尝试新花样,享受烹饪的欢娱。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
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3、善待别人,心胸大度
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待对方晓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4、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