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直播互动话术大全
在“”晚会曝光的案例中,李先生的母亲和杨女士的母亲被一些_、调解家庭矛盾的情感类直播所迷住。主播们通过设计好的桥段,与雇佣的演员进行荒诞的表演,上演着一幕幕“苦情戏”,只为利用老人的同情心。在主播一声声“爹妈们”的叫喊中,老人不但给主播点赞刷好评,还买了不少直播间里推荐的号称有神奇疗效的产品,可这些产品都是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
“我妈妈整天买他们的东西,我说什么妈妈们都不信了,就相信主播,真的快疯了。”“我爸刚因为这个跟我吵完架!”“我妈买了一款_,399元一条,说有紫外线什么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上的病。都没想到我妈会上这种当。”“我80岁的姥姥沉迷看这个,说也不听。”直播间苦情戏骗老人买“神药”被曝光后,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表示,自家也有“同款”老人深陷其中。
除了装出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帮“爹妈们”解决纠纷,主播在直播间的另一个常用称呼就是“家人们”。品牌方给一个价,直播中主播却突然抛出一个更低价格,品牌方不同意,于是双方吵了起来,主播说自己“倒贴钱”也要卖给家人;还有的是故意标错产品价格,如将原本99元的产品,被助理标成59元,主播现场大骂助理,最终忍痛“亏本”销售给家人。
这些看似“狗血”的低劣桥段,却常令老人看得入神。几天前,知名带货主播“辛巴”曾炮轰过这一现象,称情感主播编排剧本坑骗老年人消费,导致退货无门,而平台则纵容情感主播,制造虚假人气和虚假数据。
直播带货的话术该规范了
家住东莞的刘丽今年35岁,一直对容貌要求较高,今年4月,准备结婚的她打算找个美容院做皮肤管理,好当个美美的新娘。通过朋友介绍,她来到广州唯某整形医院,负责接待她的整形咨询师不断向刘女士灌输面相风水的观点,其称刘丽是“苦瓜脸”“克夫相”,影响夫妻关系,经过整形“开运”后婚姻事业都会大为改善,夫妻感情也会更加和睦。
在咨询师的一再劝说_下,刘丽最终同意做双眼皮手术、青春支架(即“面部线雕”)、隆胸等三个手术,累计花费16万多元,通过机构推荐的美容贷,刘丽每个月需还款两万多元。
经历长时间的麻醉、手术、修复,下了手术台后,原本信心满满的刘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却大失所望,“术后我发现自己出现大小眼、歪下巴、苹果肌一边高一边低”。
最让刘丽崩溃的是,咨询师原本承诺改善面相能提升婚姻,事实上当男朋友看到她的“整容脸”,开口第一句便是问刘丽“能不能整回去,不行就分手”。
经过一番矛盾争吵,满心期待步入婚姻殿堂的刘丽最终跟男友分了手,原定的婚礼也泡汤了。她认为“整容失败”的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颜值没有得到提高,每月两万多元的贷款压力也让自己喘不过气,“这次医美整形真是断送了我的幸福。”
直播话术少儿
涉及刷单炒信、直播虚假宣传等
除了从业人员不规范,机构虚构诊疗前后对比图,用“软文”“种草笔记”虚造案例鼓吹产品或服务疗效问题同样突出。
10月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10件典型案例通告显示,2021年4月,浙江省温州建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在温州顺锦国际宴会中心组织开展一场美培会,宣传自家经营的光子能量垫、光子能量腰产品(非医疗器械)具有疾病防治效果、医疗功能,宣传牌的内容包括:“+睡眠质量优化85%”“+新陈代谢加速13%”“+体内毒素净化69%”“+寒湿气排出72%”“+亚健康改善90%”等,以达到诱导客户购买的目的。截至被执法人员查获之日,当事人销售金额共计335915元,销售利润为67715元,最终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罚款2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10件典型案例,不仅涉及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还包括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虚假宣传等多种行为类型。
比如2020年12月,梦泉时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通过在快手短视频APP上注册的个人直播账号进行直播,用以促进自营商品的线上销售。贺某在宣传标称为“花源密语抑菌凝胶”的二类消毒产品(非药品及医疗器械)的产品过程中,使用了治疗类功能性表述,对消费者产生实际误导。最终其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罚款20万元。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年1-9月份,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5397件,罚没金额亿元。其中,涉及医美领域虚假宣传案件71件,罚没金额355万元。
(文中刘丽为化名)
出品:南都健康联盟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直播话术少儿
调查发现,围绕直播带货的话术培训、数据造假等,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些培训价格不菲,“学费”动辄高达上万元。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直播带货话术”“直播带货剧本”等关键词,发现相关的教学课程、话术脚本等商品有上千种,其中不少销量超过3000件。
找到一款描述为“带货话术脚本写作”的商品,在花费元购买后,对方提供了“主播基础必备的几百条话术”“带货剧本案例”等文档。文档中提到,要用大让利、大红包留住观众,在这之后不要急于卖商品,而是用大嗓门、快语速尽可能推销店铺内其余商品,给观众反复_,激发购买冲动。
这些文档还提供了很多营销手法。例如主播可以用送所谓“限量商品”的方式留住顾客,但这些“限量商品”仅仅是营销噱头,实际上每天都会有。此外,在商品宣传中,可以通过编造“剧本”的方式,凸显让利的夸张,再加上安排一些机器人账号负责起哄、刷单,从而吸引真实观众购买。
“我们团队培养出不少带货营收超百万元的主播。”这家店铺的客服表示,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培训,还可以缴纳2万元学费,有“专业导师”提供15天的特训。
通过一家提供带货培训课程的公司了解到,教学明细中不但有直播话术等材料,还包含一对一培训、流量扶持和5万粉丝账号等内容。公司负责人说,培训完成后,就能提供一个有5万以上粉丝的直播账号,并且在直播的第一周,会代刷观看人数,确保直播热度超过1万人。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说,
直播带货“套路”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话术涉嫌虚假宣传;先抬价后降价,或者通过夸张表演营造出“亏本让利”效果,诱导消费者下单,则涉嫌价格欺诈。
直播话术少儿
甚至,就连主播张口就来的“骨折价”,也是早已备好的话术套路。比如,观众经常在直播间里听到的“惊喜福利部分”,如“这价格是主播真正回馈粉丝”“亏本销售,总代都拿不到这个价”“不用想,直接拍,只有我们这里有这样的价格”等,都是主播必备话术的培训内容之一。
在“超低价格”的套路下,消费者成为受害者。市民卢先生去年“双11”曾在某直播间购买了一双某品牌男子运动鞋。主播表示579元的活动价系所有平台最低,不是最便宜的就退款。但卢先生拿到鞋后一对比,发现有平台给出了559元的价格,找主播退款被拒绝。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直播骗局是互联网经济大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其从产生到屡禁不止都有自身的原因,但这种现象的本质仍是消费领域的不诚信甚至欺诈消费行为,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极大,对于这类现象的整治也尤为重要。
他建议,一方面监管层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规范的制定和落实,加强对整个行业,包括直播平台、直播从业人员的监管和规范;另一方面,直播平台应当进一步完善平台规则,从直播从业人员的入驻、直播活动的开展和进行等角度,加强监管和整治。
记者 孙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