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玉十德
德一是老天的元气,灵性之光。西周早期的德字,左边一个双立人,右边上一点灵光,下是眼。双立人是人体运行,一点灵光从天而降,落入人体成为眼神之光。西周中期的金文,下边多了一个心字。进一步说人体外的一点灵光,德一之光,和体内的心光神光一体存在。玉字的金文是个王字的图形,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一就是德一。
孔子家语: 问玉第三十六
释义:身为谦谦君子,如没有特殊原因,身上应该随时佩带一块玉,言语和思想都要符合君子的行为,性格的温和善良应该和玉石一样。
原文节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言念君子,其温如玉。
白话译文:古代君子没有特殊原因身上必定佩戴玉,玉不离身,言语和思想都要符合君子的行为,性格的温和善良应该和玉石一样。
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给玉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管仲认为玉具九德,孔子认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为一种时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孔子讲:玉有玉德
君子是指心光元神,人的自然心灵,本性良心,他是纯阳的光与高超的智慧。孔子把君子比喻为玉,阐述玉的十德,其实是歌颂本性之光。温润的光泽,是仁。仁对应魂,人的灵魂是温润的光;缜密又坚实,好比智,心光有大自然的高智慧,做事总能天衣无缝,思维最缜密,有坚实的大成就者作为后盾;正直又不伤人,好比义。仁主生,义主杀,坚持正气,纠正邪气,生杀一体;垂而下坠,好比礼。满招损,谦受益,谦逊受益于天;轻轻一敲,清脆悠扬,响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好比乐。音乐是养神、悦神的;瑕疵不能掩盖它的光芒,好比忠。忠诚的人透满德一之光,微小的瑕疵也能照见;光芒外溢,表里如一,好比信。信是天德元气,元精、元气、元神是本性之光的三种形态;气如白色虹光,好比天。《列子·天瑞》说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玉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神光产于山川,好比地。玉的生长,首先是玉化期,色化期,前后6000多万,才完成硬玉翡翠的诞生。作为祭祀的神器,是通往无形世界的媒介,好比德。众仙是光态生命体,玉光是他们最方便的隐身之处。天下最尊贵的,好比道。道化生万物,所有的生命,片刻不离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