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格言
原来,鲁迅先生是一个只会替别人着想,而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着想的人。鲁迅先生常常半夜三更地写文章,写累了,就趴在桌上小睡一会儿,睡醒了又继续写下去。伟大的鲁迅先生就是这样日以继夜地写文章,务求让读者读到最好的文章。
鲁迅先生也非常地珍惜时间。在他的一生中,曾经翻译过许多外国经典的名著,使我们的阅读更加的方便。而他自己也写下了许多的小说,为他的人生创造辉煌。
我记得很清楚,在2003年的10月11日星期六,我去了深圳书城看书。那里根本就是“书海”嘛!不过,我在无意中发现有一个地方有许多人围在一起,有的人笑眯眯,像是在地上捡到了金元宝似的;有的人则全神贯注地不知道在看些什么。想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了,便飞快地跑过去探个究竟。原来,是写鲁迅先生的一本书,是讲名言警句。哦,怪不得,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是出名了的好!也难怪刚刚那些读者会这样。我随手就拿起一本来看,那本书就像是磁铁一样地“吸引”着我。
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一本语文教科书大概也只有它的三分之一页而已。另外,我还发现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读起来特别有亲切感,(大概是因为我刚刚刚才学习完了有关于他的课文吧!)也难怪有那么多的读者喜爱他的文学作品!
有关鲁迅的名言精选
关键词:鲁迅 《采薇》 流言 失和 慎独
《采薇》的故事改编于《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互相让出王位,一起逃往西伯养老堂,文王死后,周王出兵伐纣,伯夷、叔齐认为其不仁不孝,于是义不食周粟,隐居直至死于首阳山。关于伯夷、叔齐的死因,大多人认为是他们失去薇菜而饿死。这只是表面的原因。其更深层次的真相在于流言的力量、兄弟的失和以及他们做不到的慎独。
一.流言的力量
鲁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鲁迅是一个异数,他对于我们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够逼着你思考,让你成为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如果伯夷、叔齐的死只是简单的因为没有薇菜,那么《采薇》乃至《故事新编》就没有成为文学经典的必要了。伯夷、叔齐丢失性命的真相其实是无比强大的流言力量。
对于恪守先王之道、讲究仁孝友悌的伯夷、叔齐来说,名声比生命还珍贵。他们张口总是“为了乐器动兵,是不合先王之道的”“以下犯上,究竟也不合先王之道”,[1]只有认为自己是符合先王之道的人才会如此。自命清高的伯夷、叔齐不屑于和普通民众一起供奉不仁不孝的周王。为了保住名声,他们自视为善人,不食周粟。越是自命清高的人越是注重自己的名声,也越是害怕流言的力量。
不只是伯夷、叔齐自己给自己的名声打上合格分数,大部分人也认为他们的名声是可歌可泣的。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姜太公因他们是义士而放走他们。摔倒在街上,围观的群众知道他们是孤竹君的两位世子而连声赞叹并送上姜汤。路上的山贼也知道他俩是“天下之大老”。就连第一等高人小丙君也慕名来找他们。 伯夷、叔齐的名声在自己和旁人的眼里很是值得称赞。正因如此,流言对他们的打击才更加致命。名人难当,为了形象,伯夷、叔齐面对看客甚至不能皱眉。然而,明枪易档暗箭难防,流言还是被一个小婢女阿金挑起了。阿金观看伯夷、叔齐吃烤薇菜时大义凛然、斩钉截铁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2]两兄弟被当头一棒,阿金的刻薄话语直击心头,震得他们发昏。流言,就这么传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名誉不再,生命已经毫无意义,伯夷、叔齐选择饿死。阿金作为流言的传播者,却在伯夷、叔齐死后撇清责任,继续编造叔齐贪心的谣言,“流言家”的嘴脸实在可恨可怕。
流言的力量无比强大,有时候毁人于无形。对于流言,鲁迅应该是感同身受的,只要翻开鲁迅的小说、杂文和书信,就能发现“流言猛于匪”,从追忆少年时邻居编造自己“窃卖母亲首饰”,到数次提及、讥讽陈西滢诬陷自己学术“剽窃”的荒唐,一直到去世前对自己被诬以“托派”名号的愤慨议论,可以说,鲁迅始终被流言所包裹和围困,如同陷入无物之阵。[3]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流言蜚语,鲁迅是在流言中一步一步走过来并且希望他可以改变这种国民劣根性的。正是对流言有着深刻的阴影,鲁迅才写出伯夷、叔齐因流言而死的悲剧。
二.兄弟失和
一说到伯夷、叔齐,大家首先认为他们是一个整体,相亲相爱,但对二人兄弟之间的微妙关系却很少论及。鲁迅却在《采薇》中暗指伯夷、叔齐二人不齐心。
一声“大哥”,伯夷一听就知道是叔齐,似乎很和睦,“伯夷是向来最讲礼让的,便在抬头之前,先站起身,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4]鲁迅很少直接夸赞某个人物,如果是真的礼让,他不必强调伯夷向来是最讲礼让的,经他这么一说,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伯夷还劝叔齐少出门少说话,可见他不喜欢叔齐的好动多话。叔齐回答半声“是……”,这回答是不干脆的,表明了叔齐不甘心为养老而养老,但鲁迅又强调“叔齐是很悌的”。悌,意为尊敬兄长,如果是很悌的话回答应该为带句号或者感叹号的“是。”而不是带有尾音和暗含无数可能的省略号。这开场的“最讲礼让”和“很悌”,用正面的话表示反面的意思,为之后的不和埋下伏笔。某天一大早,叔齐带回周王出兵的消息,伯夷怕冷,本来不想早起,但鲁迅又说伯夷是很友爱的,只好起身出门。又一个强调的反语,越是让读者看到他们兄弟两的不和。即使是叩马而谏,并不是两兄弟同步,而是伯夷被叔齐拖着一起扑上去的。“拖”字明显透露出伯夷被动的尴尬局面,此时的叔齐没有悌可言。伯夷受伤,一位太太给他送来姜汤,伯夷不愿意喝,眼看就要发生纠纷,叔齐硬劝伯夷喝了一口半,然后自己眼圈通红地喝了剩下的所有。“硬劝”伤了和气,伯夷怪叔齐逼迫他做不喜欢的事,叔齐则觉得伯夷不通人情世故,陷他于困境。“礼让、很悌、友爱”,反复解释的旨意是,不要把这一解释坐实化。所以,事实上,伯夷、叔齐的感情并不是像外界看到的那样美好。
归隐首阳山,兄弟感情失和的表现更加明显。路遇土匪,伯夷吓得发抖,全由叔齐应付。到了山上,觅食重任也由叔齐肩负,伯夷不但不关心反而张口就要吃的,好不容易叔齐做好了松针发糕,他还埋怨难吃,丝毫没有大哥风范与责任。等到烤薇菜好吃,伯夷又想起来他是大哥,所以多吃了两撮。享福时,伯夷是大哥,多得好处;有难时,伯夷却又装小弟躲在背后。无怪,当伯夷把他们“让位”和“不食周粟”的原委传播开去、结果惹来麻烦的时候,叔齐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原来叔齐内心深处认为父亲不把王位传给伯夷是有眼力的,嘴不严实也无担当,确实难成君王。这同他一贯的礼让友悌的形象产生了矛盾。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5、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8、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9、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1、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14、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1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8、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20、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2、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3、”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4、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5、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鲁迅
6、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鲁迅
8、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全集》
9、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名言
10、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鲁迅
11、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2、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连正视都不敢,此外这能成什么气候。——鲁迅
1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名言
14、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名言
15、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16、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7、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18、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鲁迅
19、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
20、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22、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2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2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鲁迅
25、”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鲁迅
26、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7、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28、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29、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鲁迅为何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兴起,鲁迅和一些学生一样,被列入黑名单,鲁迅在亲友和学生们的敦劝下离家避难。从1926年3月底到5月初,鲁迅住在山本医院、德国医院,但他仍然坚持到女师大、北大等校讲课十多次。在避难期间,除到校上课,鲁迅始终坚持写作,《朝花夕拾》中的一些篇目就是这时写出来的。从7月6日到8月13日,鲁迅还同友人一道翻译了荷兰童话小说《小约翰》。
过去多数书刊都讲鲁迅是受段祺瑞政府的迫害离开北京南下厦门的,说反动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杀机四伏,政治形势一天天险恶,鲁迅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事实上,在鲁迅到厦门之前,段祺瑞政府已经,鲁迅在北京还是比较自由的。因此可以说,政治因素不是迫使他南下的原因。
近年还有学者提出鲁迅南下厦门,与许广平南下广州有很大的关系,换言之,爱情是让鲁迅选择厦门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鲁迅在同包办婚姻的妻子朱安实在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没有多少感情的情况下,一人独居在外,私生活方面仍十分严谨。据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回忆,到1928年夏天,鲁迅和许广平一起游历杭州时,鲁迅对许钦文说:“钦文,你日里有什么事情,尽管跑开去做;可是夜里,一定要回到这里来睡,每天夜里一定都要到这里来,一直到我们回到上海去!”(许钦文《鲁迅日记中的我》,鲁迅博物馆选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下册第1316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就是同一间屋里,许钦文睡在中间那张床上,鲁迅和许广平分睡在两边的两张床上。所以鲁迅正准备南下厦门时,许广平刚好女师大毕业,经一位熟人推荐,到位于广州的广东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于是,他们便一道乘火车前往东南沿海地区了。
实际上,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另有原因。鲁迅作为教育部的雇员,在大学兼课都是收费的,因为教育部欠薪十分严重,鲁迅曾经是索薪运动的骨干成员,索薪时还被警察打掉了一颗门牙。鲁迅在杂文《记发薪》中记述到从1926年1-7月,鲁迅只领了4次薪水大洋,而历年所欠鲁迅的薪水高达9240大洋。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对鲁迅兼课这一做法比较宽容,也没有说什么,但后来发生了学生骚乱,鲁迅作为一个局外人站在学生联席会的一边,支持学生反对女师大女校长杨荫榆,把她赶出校长室。教育部总长章士钊出面干预,鲁迅和学生们又把章当做孔家再世,要打倒他,章免去了鲁迅教育部佥事职位。就这样鲁迅失业了。而此时,北京大学因为经费困难,开始拖欠教员工资,在厦门大学高薪的诱惑下,北大的一批在编教授纷纷南下厦门。7月28日,鲁迅也收到厦门大学寄来的薪水和车旅费共500大洋,抵挡不住月薪400大洋的诱惑,抱着“换一个地方生活”的想法,他接受了厦门大学林语堂的邀请。
1926年8月26日,鲁迅乘火车离开北京。8月29日清晨,列车抵达上海,鲁迅暂寓旅社,许广平则于当晚住到了她叔父许炳家中。在上海,鲁迅受到了上海文化界的热烈欢迎,8月30日晚间,郑振铎在清闲别墅宴请鲁迅。席间,鲁迅会见了沈雁冰,胡愈之、朱自清、叶圣陶、陈望道、夏尊等十多位著名人士。9月1日深夜,鲁迅登上了“新宁”号轮船,次日晨7时向厦门进发。许广平也于同日早晨8时,乘“广大”号离沪赴广州。
1926年9月4日午后,经过3天的行程,“新宁”号轮船抵达厦门,鲁迅暂住码头附近的旅馆,距厦门大学约有5公里,林语堂、孙伏园等人来接,然后从太古码头乘小舢板来到厦门大学。
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情况
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筹资创办的,始建于1921年,设有文、理、教、法、商、医、工7科,共24个系,有学生约400人。当时学校教职员宿舍还未建成,鲁迅暂住靠海边的生物馆三楼国学院陈列室里。
来厦门前,鲁迅曾经考虑过多次,绝不能把教书当成终生的职业,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极其腐败,社会上不合理的事情太多,鲁迅认为自己会忍受不住的,所以他把教书看成是短期的“休整”,并为以后的生活积聚一点必需的钱。他与许广平上海分手时相约:准备在厦门住两年,彼此再见面。
鲁迅的课之所以特别吸引听众,是因为他态度认真,思想新鲜,史料翔实,分析透辟。鲁迅每周有两节中国文学史课程需要编写新讲义,当时的厦大这方面的图书资料严重不足,为了编好讲义,鲁迅自己设法到外地买书,向友人借书。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上提到此事时说:“看看这里的旧存讲义,则我随便讲讲就很够了,但还想认真一点,编成一本较好的文学史。”为了编写讲义,鲁迅常常废寝忘食。所以上课时,他能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作品,引证丰富的材料,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听他的课的学生个个如逢甘露,即使他上课从来没有点过名,就连生病的学生也不会缺席,学生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生怕少听一个字。
鲁迅编的这些讲义,共分10章,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汉代的司马迁,一开始鲁迅便批判了“仓颉造字”等英雄创造历史的传统说法,认为文字创造“绵历岁时”,“且由众手”;还明确指出,“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这本讲义鲁迅先在厦门大学使用,后又在中山大学使用。讲义在鲁迅生前并没有出版过,最早收入在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第10卷,称《汉文学史纲要》。鲁迅本打算写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还购置了许多有关的书籍,并作了长期的搜集资料的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全部完成。
鲁迅在厦大讲的中国小说史课,在校内外也同样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据当时的学生俞荻回忆:“鲁迅讲学,并不像一般‘名教授’那样,只干巴巴地一句一句地读讲义,枯燥无味地下定义。他的讲话也和他的作品那样地丰富多彩。他讲到某时代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时候,善于引证适当的、丰富的资料来详尽地加以分析,雄辩地加以批判,说明什么应当吸取,什么应当摒弃。听他讲学,好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唯恐时间过得太快!”
学生们不满足于只听鲁迅讲课,他们把鲁迅看成引路的导师,许多厦门本地的学生,有时星期天都不回家,留在学校里陪鲁迅,鲁迅倘若上街,他们便随同去当厦门闽南话的翻译。9月25日,鲁迅从生物馆搬到集美楼,这里是学校的图书馆,有两层楼房。夜晚,楼上空落落的,只有靠西头的第二个房子,也就是鲁迅的宿舍里,经常有学生来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传出鲁迅与青年们亲切交谈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进步学生先后成立了“泱泱社”和“鼓浪社”两个文艺团体,筹办《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悲剧就是对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其悲剧性就越强。
4、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5、侧惟共和之事,重在自治,而治之良否,则以公民程度为差。故国民教育,实其本柢。
6、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7、看在上海的情形,萧是确不喜欢人欢迎他的,但胡博士的主张,却别有原因,简言之,就是和英国绅士(英国人是颇嫌萧的)一鼻孔出气。他平日所交际恭维者何种人,而忽深恶富家翁耶?
8、谚语固然好像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思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
9、官威莫测,即使无论如何圆通,也难办的,因为中国的事,此退一步,而彼不进者极少,大抵反进两步,非力批其颊,彼决不止步也。我说中国人非中庸者,亦因见此等事太多之故。
10、力求清宁,偏多滓秽……但这些都由它去,我自走我的路。
11、现在是压迫者和他的爪牙,也躲进暗地里去了。这是因为虽在军刀的保护之下,胡说八道,其实却毫无自信的缘故;而且连对于军刀的力量,也在怀疑着。一面胡说八道,一面想着将来的变化,就越加缩进暗地里去,准备着情势一变,就另换一副面孔,另拿一张旗子,从新来一回。
12、蝇子们,是最善于寻觅创伤的脚色,嗡嗡的叫,拼命的吸吮,一面又拉许多蝇粪在他的皮肤上,来证明他是怎样地一个不干净的东西。
13、当我在家乡的村子里看中国旧戏的时候,是还未被教育成_读书人_的时候,小朋友大抵是农民。爱看的是翻筋斗,跳老虎,……对于剧情,似乎都不大和我们有关系。大面和老生的争城夺地,小生和正旦的离合悲欢,全是他们的事,捏锄头柄人家的孩子,自己知道是决不会登坛拜将,或上京赴考的。
14、《庄子》和《文选》呀,《东莱博议》呀,《古文观止》呀,从周朝人的文童,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童,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_有所得_。这一种_有所得_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自己本是胡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胡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
15、我们不会用阴谋,只能傻干……
16、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
17、私塾的先生,一向就不许孩子愤怒,悲哀,也不许高兴。皇帝不肯笑,奴隶是不准笑的。他们会笑,就怕他们也会哭,会怒,会闹起来。
18、文学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文学家虽自以为_自由_,自以为超了阶级,而无意识地,也终受本阶级的阶级意识所支配,那些创作,并非别阶级的文化罢了。
19、先前,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_新的_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_新的_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后,我才知道这_新的_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我确切的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不但完全扫除了怀疑,而且增加许多勇气了。
20、这拉纤或把舵的好方法,虽然也可以口谈,但大抵得益于实验,无论怎么看风看水,目的只是一个:向前。
21、中国的文明,就是这样破坏了又修补,破坏了又修补的疲乏伤残可怜的东西。
22、矛盾这里在弄作家协会,先前的友和敌,都站在同一阵图里了,内幕如何,得而知,指挥的或云是茅与郑,其积极,乃为救《文学》也。我鉴于往日之!我的伤,拟不加入,但此必将又成一大罪状,听之而已。
23、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24、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二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瘸烂。但是,想一想罢,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都不死,地面上早已挤得密密的,现在的我们早已无地可容了;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的尸身都不烂,岂不是地面上的死尸早已堆得比鱼店里的鱼还更多,连掘井,造房子空地都没有了么?所以,我想,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
25、人间世事,恨和尚往往就恨袈裟。
26、不要只用力于抹杀别个,便和自己一样的空无,而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27、左翼文艺有革命的读者大众支持,_将来_正属于这一面。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鲁迅
2.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3.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鲁迅
4.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5.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鲁迅
6.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鲁迅
7.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8.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鲁迅
9.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
10.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11.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
12.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13.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14.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鲁迅
15.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鲁迅
16.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7.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鲁迅
18.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鲁迅
19.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鲁迅
20.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
21.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鲁迅
22.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23.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鲁迅
24.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25.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鲁迅
26.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27.我又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鲁迅
28.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
29.“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30.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31.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32.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鲁迅
3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34.教育植根于爱。——鲁迅
35.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36.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37.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38.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
39.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鲁迅
40.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鲁迅
41.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鲁迅
42.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鲁迅
43.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鲁迅
4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45.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4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47.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48.“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49.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50.说到幸福,只得面向过去,或者面向除了坟墓以外没有任何希望的将来,每个战士都是如此,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927年2月25日,鲁迅在给章廷谦的信中说:“我不想做‘名人’了,玩玩。一变‘名人’,‘自己’就没有了。” 真是无奈之言。
没有“名”的人,总觉得人之“有名”是很风光的事,但真到了“有名”,如果不是想借虚名来骗钱或牟利,其实是很苦恼的。因为各色人等都要来这“名”上蹭一蹭,或托名以营利,或借名以自炫,或遭拒而恼怒,或仰慕而纠缠,或谬托知己强作解人,或有意贬抑以显其能。总之,“有名”便多是非,名气越大,是非越多。是是非非,听由别人编排,最后的结果便是没有了“自己”。
譬如鲁迅,因为名气太大,所以各色人等都有一个自己需要的“鲁迅”。为了某种利益各取所需外,他还会被随心捏造。这些不同的“鲁迅”,善善恶恶,判若云泥。
称颂鲁迅,授予“三家”、“五最”,是当时革命的需要,鲁迅已经死去,并不知道;而说鲁迅如果活着,“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又是说话当时的需要——鲁迅墓木已拱,也不知道。赞扬也罢,警示也罢,鲁迅如果活着,或辞或应,都可有他的说法,但人亦云亡,身后是非,谁个管得!
鲁迅知道而且讲过的,是他对当时代表党的冯雪峰说:“你们来到时,我要逃亡,因首先要杀的恐怕是我。”还有他对曹聚仁说的:“倘当崩溃之时,竟尚幸存,当乞红马甲扫上海马路耳。”那又是何等清醒。他并非说着玩儿的。在反对时,同一战线中人因为目标一致,可以引为同调,可以尊为“旗手”,但若将来换了执政,如鲁迅称之为“监工”之流,还是老的治理方法,鲁迅就难免与新执政发生冲突,也就难免被视为敌人(这是鲁迅在与创造社和 “左联”领导人的冲突中已经领教过的,也是信奉鲁迅者在后来的社会中遭遇过的),关入监牢或穿红马甲扫马路就在所难免了。只是鲁迅这些话过去知道的人极少,知道者也多半当作笑话,不肯或不敢去想,所以鲁迅一直因其某些文字被用来整人,在一些人眼里成了“棍子”,莫名其妙的恶谥便落到了他的头上。他无从辩解,因为他已死了。
这是说的大题目。就是细事,因为是名人,也会因利益集团的某种需要成了他们的招牌。
鲁迅吸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到了中国烟草商(尽管是“国营”的烟草商)手里,就变成是烟草“成就”了鲁迅。
在云南红塔集团的院子里,有一尊鲁迅雕像,手里夹着一支卷烟。塑像边的石座上刻道:“他的烟如同他的消瘦、坚毅的脸庞,如同他的文章与笔,这就是他与烟草的共生的关系。”
“共生关系”,费解。是说有鲁迅才有烟?不妥,因为鲁迅出生之前几百年烟草已输入中国;是说有烟才有鲁迅?也不妥,因为非但鲁迅出生之前烟草已经存在,并未生成鲁迅;而且在他死后烟草继续存在,鲁迅却未能再生。鲁迅的“消瘦”或同烟害有关,鲁迅的“坚毅”、“文章与笔”则同烟草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不坚毅,不握笔,不写文章的吸烟者比比皆是。“共生”也者,只是烟草商拿鲁迅来做广告罢了。
这段话浓缩到地处上海的“中国烟草博物馆”中,便成了“鲁迅战斗的日子——以烟相伴”。这说法好像比红塔集团要隐晦些,但意思并未改变,仍旧是说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就因为他吸烟。在这家博物馆的另一处说明里,范围更有了扩大:“伟人、名人、文化人,其中不乏烟民,有的终生与烟草结缘。其著书立说、运筹帷幄、精神风貌,往往与烟草密切相关。”于是,烟草不但成就了鲁迅,还成就了许多伟人、名人、文化人。列出名单,悬挂图像的除鲁迅之外,还有、_、_、等。要著书立说吗?要运筹帷幄吗?请吸烟吧,真是绝妙的广告!
然而,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其实同烟无关。如果文章真要依赖烟草,中国就不会有屈原、司马迁,也不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不会有苏轼、辛弃疾,也不会有关汉卿、王实甫,因为直到明代中叶以后,烟草才开始在中国流行。相反,鲁迅一生为烟所苦,他的早逝,烟草之害是脱不了干系的。
1925年9月30日,鲁迅在写给许钦文的信中说:“我其实无病。自这几天经医生检查了一天星斗,从血液以至小便等等,终于决定是喝酒太多,吸烟太多,睡觉太少之故。”这一年,鲁迅正值44岁的壮年,但已显现出明显的病征,经医生检查,原因即在吸烟、喝酒与睡眠不足。于是,“医生禁止吸烟、禁止喝酒。所以现已不喝酒而少吸烟,多睡觉,病也好起来了”。可见烟草不是成就了鲁迅,而是戕害了鲁迅。
但是,烟草是一种成瘾性物质,一旦吸上,难于戒断,所以那一年的11月,鲁迅又在给许钦文的信中叹道:“医生禁喝酒,那倒没有什么;禁劳作,但还只得做一点;禁吸烟,则苦极矣,我觉得如此,倒还不如生病。”从那以后近一个世纪中,烟草业为了有稳定的财源,不断设法提高卷烟的吸引力和成瘾性,这是十分卑劣的行为,因为它有目的地利用烟草依赖、不惜危害消费者健康,来换取利益。时至今日,上瘾的吸烟者要戒断吸烟,比鲁迅的时代只怕更加困难。最好的办法是一生远离烟草,无论他牛皮吹得天响,连眼珠也不要转过去。
很可惜,鲁迅未能戒烟,也像、_一样对医生的劝告、警告未以为然。1926年6月,他写信给李秉中说:“因为各处碰钉子,也很大喝了一通酒,结果是生病了,现在已愈,也不再喝酒,这是医生禁止的。他又禁止我吸烟,但这一节我却没有听。”这“没有听”,为他的健康留下了无穷后患。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关注最深的无如亲人。1926年,鲁迅与许广平分居于厦门、广州两地,许广平对鲁迅的吸烟、饮酒始终焦虑地给予关注。1926年9月18日,许广平在信中规劝鲁迅“但祈自爱节饮”。而深知许广平关注自己健康的鲁迅,在接到此信前已向许广平报告:“现在少喝茶了”,“烟卷似乎也比先前少吸”,还告知“我已不喝酒了”。接到信后,许广平连忙追问:“睡早而少吃烟茶,是出于自然还是强制?”于是鲁迅在复信中作了如下回复:“我的能睡,是出于自然的。”“酒是自己不想喝,我在北京,太高兴和太愤懑时就喝酒,这里虽然仍不免有小刺戟,然而不至于‘太’,所以可以无需喝了,况且我本来没有瘾。少吸烟卷,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约因为编讲义,只要调查,无须思索之故吧。但近几天可又多吸了点,因为我连做了四篇《旧事重提》。这东西还有两篇便写完,拟下月再做,从明天起,又要编讲义了”。
许广平情意拳拳,鲁迅一再表示到厦门后酒已不饮,烟也少吸,身体较前为好,但少吸卷烟未能持久,因此告以又要编讲义,当可少吸,以宽慰许广平。
可惜,这一保证也未能兑现。同年12月3日,他去广州前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到中大后,拟静一静,暂时少与别人往来,或用点功,或玩玩。我现在身体是好的,能吃能睡,但今天我发见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从此必须减少。我回忆在北京的时候,曾因节制吸烟而给人大碰钉子,想起来心里很不安,自觉脾气实在坏得可以。但不知怎的,我于这一事自制力竟会如此薄弱,总是戒不掉。但愿明年能够渐渐矫正,并且也不至于再闹脾气的了。”这一番自我检讨表明鲁迅非不知吸烟的危害,也非无意戒烟,他对戒烟认同,决心“从此必须减少”,而且深责自己自制力之薄弱,后悔对劝他戒烟的亲人、朋友发脾气。
名人、伟人,无须神化,他们自有各自显赫的功业,但也如常人一样有他们的苦恼与弱点。鲁迅终其一生未能摆脱烟草的纠缠,尽管他始终认同吸烟的危害,也始终有着强烈的戒烟愿望,但他终于未能戒除。直到1934年,鲁迅在信中还这样宽慰母亲:“男胃痛现已医好,但还在服药,医生言因吸烟太多之故,现拟逐渐少至每日只吸十支,惟不知能否做得到耳。”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次年,给友人胡风的信中也无奈地说:“消化不良,人总在瘦下去,医生要我不看书,不写字,不吸烟——三不主义,如何办得到呢?”
1936年,鲁迅死于肺疾。当代23位医学专家对保存至今的鲁迅X光胸片认真研读后的诊断是:慢性支气管炎,严重肺气肿,肺大泡;二肺上中部慢性肺结核病;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这证明长期吸烟正是鲁迅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
烟草业不说吸烟严重损害了鲁迅的健康,不说鲁迅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反而盛赞他“终生与烟草结缘”,称其著书立说、精神风貌,“与烟草密切相关”,真不知是何种心肠!
不同人,不同集团,为了各自目的,都在塑造符合他们利益的鲁迅,以及他们可加利用的其他名人与伟人,造成一连串的误读——这大约就是后人对先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难于获得真实理解的原因吧。名人之累,累及后世。要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先要把附加于其上的各种集团的与个人的利益剥离才成。
人,不管是凡人还是名人或是伟人,并非事事都能服膺科学,许多时候,他们不仅需要骗骗别人,同样需要骗骗自己。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已是毋庸置疑,但对于吸烟成瘾而又无力戒断的人,宁可找出种种可笑的理由为吸烟辩解。譬如林语堂之不吸烟岂能写出妙文说,前些年之吸烟不染“萨斯”说,近些时吸烟可防老年痴呆说,以及吸烟长寿说等。花色繁多,无非为自己不能远离烟草寻找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其实,他们对吸烟的危害心知肚明,正因为心知肚明,才需要种种说辞聊以。
但对烟草商来说,情形就不同了。他们淡化吸烟危害的种种说辞,只是为了更多地销售卷烟以获取暴利,别人的死活他们是不顾的。
鲁迅的功业,在于他的思想、他的文章给予后人的启迪。他的吸烟,不足效仿。他一生为此纠结,为此苦恼,为此自责,为此向母亲、向妻子、向朋友坦承自制力的薄弱。他的真诚,可以理解,值得同情。但若利用他的无奈与痛苦来推销烟草,岂不太残忍也太无聊了。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删掉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2、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3、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4、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5、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6、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9、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其名目现在虽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并且,变本加厉,连一个人的'身体也有了等差,使手对于足也不免视为下等的异类。
10、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以挤掉一些陈腐的劳什子。
11、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12、创作翻译和批判,我没有研究过等次,但我都给以相当的尊重。对于常被奚落的翻译和介绍,也不轻视,反以为力量是非同小可的。
13、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14、无论如何,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
15、有些改革者,是极爱谈改革的,但真的改革到了身边,却使他恐惧。
16、现在中国顽固派的复古,把孔子礼教都拉出来了,但是以他们拉出来的是好的么?如果是不好的,就是反动,倒退,以后恐怕是倒退的时代了。
17、我看中国有许多智识分子,嘴里用各种学说和道理,来粉饰自己的行为,其实却只顾自己一个的便利和舒服,凡有被他遇见的,都用作生活的材料,一路吃过去,像白蚁一样,而遗留下来的,却只是一条排泄的粪。
18、蝇子们,是最善于寻觅创伤的脚色,嗡嗡的叫,拼命的吸吮,一面又拉许多蝇粪在他的皮肤上,来证明他是怎样地一个不干净的东西。
19、平生所作事,决不能如来世之意,但自问数十年来,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颇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
20、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二部分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二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
21、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22、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
23、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24、中国人不但_不为戎首_,_不为祸始_,甚至于_不为福先_。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25、前清末年,满人出死力以镇压革命,有_宁赠友邦,不给家奴_的口号,汉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齿。其实汉人何尝不如此?吴三桂之请清兵入关,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利害,即_人同此心_的实例了。
26、现在很有懂得理论,而感情难变的作家。然而感情不变,则懂得理论的度数,就不免和感情已变或略变者有些不同,而看法也就因此两样。
27、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
28、要上战场,莫如做军医;要革命,莫如走后方;要杀人,莫如做刽子手。既英雄,又稳当。
29、留情面是中国文人最大的毛病。他以为自己笔下留情,将来失败了,敌人也会留情面。殊不知那时他是决不留情面的。做几句不痛不痒的文章,还是不做好。
30、胆子大和胡说乱骂,是相似而实非的。
31、先前,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_新的_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_新的_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后,我才知道这_新的_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我确切的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不但完全扫除了怀疑,而且增加许多勇气了。
32、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_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_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其实是_秀才虽出门,不知天下事_的。秀才只有秀才头脑和秀才眼睛,对于天下事,哪里看得分明,想得清楚。
33、凡细小的事情,都可以不必介意。_旦身临其境,倒也没有什么,譬如在围城中,亦未必如在城外之人所推想者之可,怕也。
34、倘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2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6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7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8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9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10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鲁迅不但读书多,而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比如每次“对课”,他都言必有据,对仗工整,立意新颖,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有一次,寿镜吾先生出了“独角兽”这样一个三字题,让学生嘱对。
寿老的这个上联,直叙一物之名,无其他言辞成分,含义单调。这类对联对得上不难,对得佳则不易。
寿老出联后,有人对“二头蛇”“三脚蟾”,也有人对“八脚虫”“九头鸟”。还有一高姓同学竟对了个“四眼狗”,大家听了不禁哄堂大笑起来。寿镜吾先生很是气愤,质问道:“‘独角兽”是麒麟,‘四眼狗’是什么?你有没有见到过?”
唯独鲁迅根据学过的《尔雅》,对了个“比目鱼”,寿老听了十分赞赏,说:“‘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但是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心对出来的。‘独角兽’其形类似麒麟,乃传说中天上的吉祥之物。‘比目鱼’是海中佳品,也是世上的稀罕之物。两物体相对,确为恰切。”
又有一次,寿老出题“月中桂”,同学们便纷纷议论开来。有的同学对“雪里梅”,有的同学对“风里柳”,而鲁迅则对了个“星里麻”。“这‘星里麻’是什么意思呢?”寿老疑惑地问。鲁迅回答说:“星有牛郎织女的分别,织女不是织麻的吗?”说得寿老点头称是。
还有一次,寿老出了一题为:“陷兽入阱中。”同学们皆面面相觑,不知所对。一向善于动脑筋的鲁迅,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他一连拟了几个对句,皆不中意,故未出口。当他想起《尚书》上说的“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的句子时,便脱口道出下联:“放牛归林野。”这一对句,来源有根基,炼句不牵强,工稳妥帖,自然又受到了寿老的夸奖。
其实,除了在三味书屋,鲁迅的“对课”故事还有很多。陈云坡在《鲁迅家乘及其轶事》中说:“周庚铭,字花塍,秀才,在他四弟兆蓝教书停顿时,曾教鲁迅三个月书,这事周岂明讲过,鲁迅的文章却不曾提到。他出一个三字课给鲁迅对,课题是‘汤婆子’,鲁迅敏捷地回答‘竹夫人’。”“汤婆子”是一种用铜或锡制成的扁形瓶,为取暖用具。“竹夫人”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如此,一个是冬天取暖用的工具,一个是夏天纳凉用的工具,真是对得天衣无缝,巧妙之极。
后来,鲁迅还常常运用儿时学过的“对课”方法命文题,定书名,增加文章的战斗性和幽默感。他曾在《南腔北调集・题记》中提到:“一俯一仰,居然又到年底,邻近有几家放鞭爆,原来一过夜,就要‘天增岁月人增寿’了。静着没事,有意无意翻出这两年所作的杂文稿子来,排了一下,看看已经足够印成一本,同时记得了那上面所说的‘素描’里的话,便名之曰《南腔北调集》,准备和还未成书的将来的《五讲三嘘集》配对。我在私塾里读书时,对过对,这积习至今没有洗干净,题目上有时就玩些什么《偶成》《漫与》《作文秘诀》《捣鬼心传》,这回却闹到书名上来了。”可见,“对课”对鲁迅是有一定影响的。
鲁迅说过的名言 改编
1、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4、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5、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6、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7、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8、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9、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10、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11、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7、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8、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9、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0、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21、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22、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2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26、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2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9、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0、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1、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2、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3、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34、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35、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36、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37、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3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3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40、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41、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4、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4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4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7、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48、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4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50、纠缠如毒蛇,执着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