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名人名言
柏拉图带我们一起构想了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里,有一条长通道通向外面,有一道光能够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如果发出了声音,囚徒会认为是洞壁上的阴影发出了声音。
如果其中一个囚徒被解禁了,他会看到火光,这样的场景打破了他原有的世界,整个过程很痛苦。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以前他看到的全部是虚假的,如今他比较地接近了实在,你认为他会怎么回应呢?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回应呢?
如果他是被迫的,火光会灼伤他的眼睛,他会逃向那些他原本他能够看得清楚的东西。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陡峭的坡道,把他拉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光,不让他中途退回去,他会觉得很痛苦,很恼火;当他来到阳光下时,他还会更加眩晕,看不见所谓的真实的事物了。
这个洞穴理论,主要在讲的是柏拉图对于教育的看法。他所模拟的这个情境也很巧妙。一开始被捆绑住手脚的囚徒是无知的,未被教育的。他们相信自己看到的阴影就是真实的存在。当其中一个人先看到了火光,他会感到痛苦,原有的世界观似乎崩塌了。他会变得无所适从。而如果他被迫走上斜坡,看到外面的太阳,他可能又会被再一次的刷新三观。本来是一步步能够接近真实,为什么囚徒会感到痛苦呢?柏拉图认为,要让囚徒能在洞穴外面的高处看得见东西,需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首先看阴影,其次看人和其他东西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东西本身。接着就能够直接观看太阳本身。那么,这个囚徒就可以知道,原来太阳才是造成光影变化、四季更替的原因。所以,教育是循序渐进的,需要让被教育者逐渐适应新知识。
那么剩余的其他囚徒会怎样对待那个知道真相的人呢?当他又突然离开阳光走进地穴,他的眼睛会因为不适应而什么都看不见。其他的人就会笑话他往上走,眼睛都坏了。所以,当他还没能适应这种黑暗的时候,他就要和剩余的人争辩未见过正义的关于正义的观念。
在这个洞穴的世界里,受过教育的人能看到更光明的世界,能看到更远大的更正义更善良的世界。而当他要与未受过教育的人探讨正义、善良时,他就显得很可笑,他是不被理解的。反之,他也无法让那些活在黑暗里的人看到光亮。看到光明的人,脑中不再只有一种现实,而是有多种现象。当我们在于其他人争论时,是不是也是因为自己目光短浅,而拒绝接受新的事物?又或者是否因为自己的灵魂没有转向,而嘲笑别人在异想天开?我想这个洞穴理论,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一种神圣的善良。但一直在洞穴里的人,是无法释放出这种本真,更无法接近于善。接受光亮的过程是痛苦的,眼睛是刺痛的,这是新事物固有的特点。我们会不会因为无法承受真实和正义带给我们的刺痛,选择回到原点,自我麻痹自我安慰呢?但如果一个个囚徒都从洞穴里出来,那么全部的人也都知道世界原来是如此光明的,很多的争论也就不会再有了。不过这样一来,大家是不是又陷入了另一个洞穴呢?
《黑客帝国》中,莫斐斯告诉尼奥说:“你一生下来就活在一个心灵的牢笼之中。”即使是奴隶,战争中的囚犯,集中营中的受害者都会设法解放他们的心灵。“
通过洞穴映射,我们知道柏拉图把世界分成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呢只能在可见世界被假象蒙蔽。只有少数觉醒着能够来到地上,来到柏拉图心中的可知世界。即: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柏拉图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构成。我们用一句话概括理念论:理念就是超越可见有形世界之上的永恒存在的东西,比如说杯子,世界上有无数个形形色色的杯子,但你脑海中总有一个杯子的理念他永远摔不破,打不烂。理念论把柏拉图的世界模型分为两层,可见世界代表习惯传统和有形物体,而可知世界是构成整个宇宙的基本秩序和价值体系,即理念。在可见世界唯有太阳高高悬挂在天空,因此柏拉图用太阳比喻理念世界中的最高原则——善。可见世界的至高存在是太阳,可知世界的最高存在是善,这就是柏拉图的太阳隐喻。太阳永恒存在永不流变,柏拉图的太阳隐喻也代表了理念世界永恒存在的一个理论观点。在这个永恒存在的太阳,这个至高无上的善,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理论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引入了柏拉图的太阳,再加上斯多亚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思想融为一个体系,他们把柏拉图对理念世界的善的概念、太阳的概念进行了融合,这就是基督教开始涉及哲学的原因。不管是柏拉图至高无上的太阳隐喻,还是基督教的延伸,他们都认为,世界存在一个最高的推动和最高的原则。而人类最终的目标呢?就是要超越我们肉体所在的这个变化无常,无限流变的可见世界去努力追求真理,认识到可知世界,最终直面太阳的光明,这才是我们人生终极的意义和追求。
“那些没有智慧和美德经验的人,只知聚在一起寻欢作乐,终身往返于我们所比喻的中下两级之间,从未再向上攀登,看见和到达真正的最高一级境界,或为任何实在所满足,或体验到过任何可靠的纯粹的快乐。他们头向下眼睛看着宴席,就像牲畜俯首牧场只知吃草一样。须知,他们想用这些不实在的东西满足心灵的那个不实在的无法满足的部分是完全徒劳的。由于不能满足,他们还像牲畜用犄角和蹄爪互相踢打顶撞一样地用武器互相残杀”。柏拉图对没有智慧和美德经验的人有着强烈的批判,他在描述时用的比喻和措辞也可以看出他对无智慧和美德的人有多么鄙夷。柏拉图极力崇尚理性,追求智慧,他希望告诉人们,无知的人连自己都无法认识。他们的快乐就停留在最低处,为了满足欲望而陷入整日的斗争。
后来有了《理想国》中的四线段比喻,对这两个世界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又把人的灵魂功能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话。-柏拉图
柏拉图想说什么?其实还是他的“理念论”,“形式”是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
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柏拉图
柏拉图错了吗?我想没有,因为他什么都没说过。他的所有的哲学思想基本都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主角又不是他,所以通篇感受到丰富的暗示性和启发性,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得以善终,享年80岁,葬在他耗费半生才华的学园。
如果非要就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论个对错,我觉得“理想国”是好的,但毕竟只是“理想”,谁又能保证正义就绝对正义,谁又能确定真理一直是真理?所以,它大概是不对的。
如果单就柏拉图主义的存在意义讲,那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不是因为等待万一有一天理想会实现,而是起码你得有,才知道该往哪走。
智慧一定具有更神圣的品质,这是永不会丧失它的效能的,可是,由于它的方向不同,于是或为有用与有益,或为无用与有害,要迫使那些禀赋好的人去得到我们认为最伟大的知识,使其能够看到“善”,帮助他们不断前进。-柏拉图
斯多亚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基本是按照柏拉图的思路发展下去的,后来基督教和希腊哲学合流,柏拉图又流淌在基督教神学的血液里。
诚如怀特海所说,“整个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如若这位哲学家所言不虚,那么学习西方哲学似乎就有了这样一条捷径:去直面柏拉图的思想及其思想的余音。在我眼里,柏拉图思想真正的重要性绝非在于他具体给出了多少确信的回答,而在于他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活生生在场的千年级哲学话题。这些话题如同一条河流一般流淌至今,而回顾哲学史无异于一次勇敢地跃入河流的潜水,一次得以亲身观察水面以下思想暗流涌动的奇妙之旅。在这场奇妙之旅中,读者也许会惊人地发现,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乃至于胡塞尔的现象学都能在希腊化时代的柏拉图学园论战中找到相似的思想痕迹。
关于红岩的名言名人名言
责任的阶梯
我的一生,就是在攀登一道责任的阶梯。
小时候,我的责任是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不要让爸爸妈妈失望。以后在中学和大学,我的责任仍然是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优秀的人,不要让社会失望。
从读博士开始,我的责任变得具体了,我要为运载火箭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要制造出推力更大、更可靠的火箭,把很少的人和物资送到地球轨道上。
后来进入PIA,我的责任变成把一个探测器送到一光年以外的太空中,与入侵的三体舰队相会。这个距离,是我以前参与研制的运载火箭飞行距离的百亿倍。
然后,我得到了一颗星星,在新纪元,它给我带来了以前难以想象的责任,我成为黑暗森林威慑的执剑人。现在看来,说那时自己掌握着人类的命运有些言过其实,但我确实掌握着两个文明历史的走向。
后来,责任变得复杂起来,我想让人类插上光速飞行的翅膀,却又不得不做相反的事:制止由此引发的战争。
我不知道那些灾难和太阳系最后的毁灭与我有多大关系,这是永远无法证实的,但肯定与我有关系,与我的责任有关系。
现在,我将登上责任的顶峰,要为宇宙的命运负责了。当然,要为此负责的不止我们两个人,但这责任有我们的一份,这样的责任,在以前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我要对相信上帝存在的人们说,我不是它选定的;我也要对唯物主义者们说,我不是创造历史的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幸的是没有能够走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道路,我的经历其实是一个文明的历程。
现在我们知道,每个文明的历程都是这样:从一个狭小的摇篮世界中觉醒,蹒跚地走出去,飞起来,越飞越快,越飞越远,最后与宇宙的命运融为一体。
对于智慧文明来说,它们最后总变得和自己的思想一样大。
程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代表了包括你我自己这个论坛的几乎所有人的共同意志,群众意志。
程心的错误绝不是那两次选择,而是不能正确的认清自己。
群众的愚蠢和短视在书中被直白的展现出来,他们不停的将危机埋怨给别人,在他们眼中英雄与魔鬼来回变化,一切有能力的人都要对自己负责,而自己永远是那个被动的,无辜的人。
甚至就是书外的读者,还有人喋喋不休的抱怨:要不是程心,人类也不会灭亡。
当我看到这种评论的时候,我发现大家和书中那些忽而奉罗辑、程心为神明,忽而对他们百般厌弃和指责的多像!不,我们本就是一种人。
把我们放到那个时代,现在赞扬崇拜章北海的人,在他劫持飞船逃离的那一刻,一定会是那些咒骂他的人。因为我们短视,因为我们愚蠢。
群众是历史的基础,但运用这基础,做出改变的永远是历史的巨人和精英。
罗辑是,章北海是,我们不是。
无数人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时,被迫放弃道德、放弃人性。他们总说着受时代所迫,没有办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许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所向往的不也只是一丝一毫的希望吗?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抛开历史,抛开伟大,抛开英雄,每个人心中最纯粹的光不就是爱与温柔吗?
审讯名人名言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投身_新闻界,羊枣以鲜明的观点,精准的预测,被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_称为_可以与麦克斯·威尔纳并列的一流军事评论家_。一枝如椽大笔为宣传全民族_作出了贡献,_新闻奇才_享誉海内外。不幸的是,1945年7月,_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永安大狱”,在这段被湮没的_历史中,羊枣是唯一的殉难者,年仅46岁。
清朝末年,湖北沔阳城关镇,_二杨_府第声名赫赫,1900年,羊枣就出生于这个大家庭。羊枣,原名杨廉政,号九寰,后来改名杨潮。父亲杨会康科举入仕,任九江道台,伯父杨介康则是进士及第,被御笔钦点为翰林。在堂兄弟中,羊枣排行老四,弟妹们称之为_四哥_。
因靠读书改变了命运,杨家更加重视子女教育。羊枣自幼读家塾,既有“四书”“五经”,也有新式教科书。他聪颖好学,14岁就考取了留美预备学校——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这时的清华施行英美式的通才教育,羊枣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前程一片光明。
父亲寄予厚望,羊枣刻苦用功,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很快赴美留学。然而_五四运动_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从偏远小镇来到繁华京城,几年间,羊枣的视野逐渐开阔,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他胸中燃起熊熊的爱国烈火,_五四_爆发时,他毅然高举旗帜走进了游行的队伍。两天后,羊枣被推举为清华学校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因为_激进_,他被学校开除了。
留美梦破碎,父亲勃然大怒,把他关了起来。所幸,羊枣随后就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科,立志走_实业救国_的道路。1921年,学校并入上海交通大学,两年后,羊枣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去了沪宁铁路局担任高级职员。
在那里,业余喜爱音乐、戏剧的羊枣与同仁组织创办了_同仁影业_,先后在上海、汉口开办了_百星_电影院,誓要开创中国电影事业新局面。可是壮志雄心未及施展,打击就来了,先是汉口_百星_因开罪当地流氓被捣毁,损失惨重;之后上海爆发_一•二八_淞沪_,上海_百星_被外资影院挤垮,从此债台高筑,同仁影业宣告破产。
国难当头,事业受挫,父亲又拒绝资助,羊枣与封建家庭决裂,陷入了苦闷彷徨。
正在这时,羊枣的六妹杨刚来到上海。杨刚比羊枣小五岁,在江西南昌一所美国都会创办的葆灵女子学校读书时,便以“贞白”为笔名开始写作。她学识超群,议论政事头头是道,在当时动荡的社会里逐渐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中国_,是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
杨刚的到来为羊枣打开了新世界,在她的介绍下,羊枣开始阅读马列著作,结识了上海左联负责人周扬、夏衍等一下党员,开始到只有中国_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救中国。1933年初,经周扬介绍,羊枣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利用自己的公开职业作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半年后,他加入了中国_。
立场坚定,勤奋果断,羊枣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初次见面时,夏衍曾以为这位公子哥“不能和我们一路的”,长期交往后,却越来越觉得像羊枣这样“能孜孜兀兀地在实践中求真理的朋友,实在并不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